麦胚抗氧化肽RVF对SH-SY5Y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应激是引起许多慢性疾病的主因之一。神经细胞承担着人类思考和活动的责任,新陈代谢较快,而其细胞内抗氧化酶的表达相对较低,所以易受氧自由基攻击。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报道证实麦胚活性多肽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大部分研究还局限于体外自由基清除效果的检测或传统的动物实验方面,缺乏抗氧化肽在细胞、分子水平机制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将采用H202作为氧化应激的诱导剂,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作为研究载体,较深入地探讨麦胚抗氧化肽RVF(Arg-Val-Phe)的抗氧化机制,可为其在缓解氧化应激、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可为麦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论文选择分离纯化获得再固相合成的麦胚抗氧化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诱导建立了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从细胞成活率、细胞形态观察了RVF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200μmol/LRVF预孵育12h后可将细胞成活率提高21.97%,细胞由皱缩状恢复为细长的梭状,形态上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流式细胞术考察了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RVF预处理后能有效抑制细胞内ROS水平的上升,100、150、200μmol/L的RVF可将细胞内ROS水平从9.97±12.13%(p<0.01)降至5.72±17.83%(p<0.01)、4.21±18.2g%(p<0.01)、2.54±37.00%(p<0.01);并显著地降低细胞内的MDA含量,200μmol/LRVF可将H2O2作用组MDA的含量从2.74±8.63%(p<0.01)下降至1.35±16.60%(p<0.01)。
  采用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了细胞凋亡率,研究表明RVF干预组SH-SY5Y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00、200、250μmol/LRVF干预组对应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44%±8.75%(p<0.05)、16.34%±4.16%(p<0.01)、10.47%±5.06%(p<0.01)。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考察了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激活,研究表明RVF可以抑制H2O2诱导MAPK的磷酸化激活,缓解细胞氧化应激带来的凋亡。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RVF可恢复线粒体跨膜电位,在100、150、200μmol/L浓度下可将线粒体阴性细胞比例从92.58%±9.4%(p<0.01)分别降至85.98%±8.6%(p<0.01)、67.13%±7.4%(p<0.01)、44.58%±5.32%(p<0.01);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考察了SH-SY5Y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通路蛋白Bax/Bcl-XL的含量变化、CytochromeC(Cyt C)的释放及caspase3、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剪切情况,研究发现H2O2可以促进线粒体膜上Bcl-XL的降解以及Bax的聚集,且在12h时可使CytC的释放达到饱和;而经RVF预孵育后能够显著增强Bcl-XL在线粒体上的稳定性、抑制Bax在线粒体上的聚集,同时减弱了CytC的释放;RVF还进一步抑制了caspase-3的激活及其对底物PARP的切割。研究结果表明麦胚抗氧化肽RVF可通过抑制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对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涉及维持线粒体跨膜电位、增加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及阻止线粒体通路的激活等。
其他文献
传统钢框架在地震中主要通过梁端形成塑性铰来耗散地震能量,使结构在震后出现严重的残余变形。结构的残余变形不仅会增加结构的余震倒塌概率,还会引起庞大的震后修复费用。因此,研究抗震性能高效,震后损伤可控的韧性体系对于减小震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复位梁是一种具有良好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的新型抗震构件,能使框架在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许修复即可恢复使用功能。自复位梁不仅可以将缝隙张开机制引入梁内,有效
学位
[db:内容简介]
由于沉淀聚合可用来制备表面洁净的微球而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因为在反应过程中不加入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通过沉淀聚合制备粒径均一微球单体浓度受到极大限制,因此限制了微球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为此,许多研究对沉淀聚合法进行改变,以期望在制得单分散微球的同时提高单体用量,从而提高制得单分散微球的效率,因此出现了诸如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沉淀聚合、蒸馏沉淀聚合、回流沉淀聚合以及逐步沉淀聚合等方法,其中
出行行为选择研究是城市交通规划、政策方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行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近两年来共享自行车系统已经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选择。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更好的在城市交通建设和规划中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第三代共享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和第四代共享自行车(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及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在对国内外出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城市快速路作为高等级城市道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运行速度高的特点。快速路合流接入处作为主线与辅路的重要连接段,存在的合流冲突容易使该路段通行效率降低进而形成瓶颈。因此对于该位置瓶颈形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根据对快速路合流接入处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快速路主线交通流特性及合流接入处汇入车辆的分布特性,发现汇入车辆的离散程度随着调查时间间隔的减小而增大的。基于合流接入处实际交通流特
学位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由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组成的混合交通流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也是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共享单车的增加导致非机动车在混合交通流中的比重增加,进而影响到城市道路网络节点的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的概率。据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交通的特点,以城市道路中的非机动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及其
学位
合理的交通需求预测是优秀的交通规划方案提出的前提与保障,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国内除东南大学王炜教授团队研发的TranStar外,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基本是通过国外研发的软件实现,如TransCAD、Cube、Emme和VISUM等,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需求预测工具。不仅如此,这些软件使用也较为繁琐复杂,内部算法实现原理并不开放。因此结合新技术探索并研发具有良好图形显示效果、友好交互界面
学位
生物质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官能团丰富等特点,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降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田间老化过程及对土壤环境的长期效应尚不明确。本课题以现有生物质炭田间修复试验基地为依托,开展生物质炭离土老化模拟实验,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现代分析技术,考察生物质炭在田间环境长期老化过程中组分
学位
酱腌菜产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大量高盐高氮磷高有机物的腌制废水,该类废水对环境危害性较大且目前尚无合适的处理方法。本实验选取耐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索资源化处理腌制废水的可行性。  首先,成功从野外筛选驯化出耐盐性较强的嗜盐小盒菌和杜氏藻,研究嗜盐小盒菌、杜氏藻的最佳适生条件以及环境因素对菌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杜氏藻系统、嗜盐小盒菌系统、菌藻混合系统对不同浓度腌制废水的净化效果,并在最
学位
该文在综合评述CO固定技术和氢细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氢细菌固定CO生产单细胞蛋白,以实现CO资源化,减轻CO污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