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制度渊源甚为久远,古今中外法律都予以肯定,在我国现行多个法律文件中都有规定。优先购买权种类繁多,性质特殊。然而,我国法律对其规定极为粗疏、简略,缺乏操作性,司法实践中易生歧义。理论界对优先购买权虽有众多论述,但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对优先购买权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优先购买权是从罗马法上永租权的赎回权演变而来,在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得到发展,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中以《德国民法典》的规定最为详尽,而在英美法则多见于《公司法》等商事立法中。我国的优先购买权制度产生于中唐,在宋、元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制度,明清时期优先购买权多以民间习惯的形式存在,受家法族规的调整,清末修律时又重新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新中国的法律对这一古老的制度予以继受,并创立了一些新的形态。比较中外法制史上的优先购买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观念形态以及效力范围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差异。 优先购买权具有何种法律性质,学者的争议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请求权说、形成权说、期待权说以及债权说或物权说等几种主要学说,并认为优先购买权不是请求权,而是一种期待权、附条件的形成权,并且法定优先购买权应赋予物权效力。 我国现行法律对优先购买权没有系统地、一般性规定,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的优先购买权种类繁多。笔者认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股东优先购买权仍有保留的必要,并应予以完善。而典权人优先购买权、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优先购买权、政府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优先购买权和国家对公民个人所有的传世珍贵文物的优先购买权等,由于其存在的基础关系的不存在或将逐步消失等原因而不再有存在的价值。 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是学者论述最多的问题之一,然而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优先购买权的实质要件。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优先购买权只能在同等条件下才能行使,然而同等条件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却没有明确,学者对此意见分歧很大。笔者认为,同等条件首先是价格条件的相同,除此之外,还可借鉴德国民法的作法,考虑三种特殊的因素。二是优先购买权的时效要件。笔者认为,出卖人出卖财产时,必须通知先买权人,而不必规定具体的通知期限;优先购买权必须在先买权人收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行使;如果出卖人未通知先买权人而将财产卖给了第三人,先买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出卖人与第三人买卖关系的期限为1年,自先买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三是优先购买权的形式要件。行使优先购买权应以意思表示为之。四是优先购买权的禁止性要件.第一、在国家征收或财产的出售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时,不能行使优先购买权:第二、在拍卖、招标、互易法律关系中,不能行使优先购买权;第三、在赠与、遗赠、继承法律关系中不能行使优先购买权:第四、优先购买权不能继承和转让。 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对出卖人的效力,对先买权人的效力以及对第三人的效力。优先购买权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问题。本文的观点是物权性优先购买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应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并且当出卖人侵犯优先购买权,搜自将先买权标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的,出卖人与第三人的买卖合同应定性为可撤销合同,改变现行司法实践中将其定性为无效合同的作法。这样做充分林重了当事人选择合同效力的权利,体现了契约自由。 文章的最后部分对优先购买权的制度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现有的优先购买权制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对如何保护优先购买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法律救济措施.关键词:优先购买权历史考察立法选择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