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常见有机酸血症患者的脑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常见有机酸血症患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5年经尿气相色谱、血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的70例常见有机酸血症患者,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 and Homocystinuria,MMA-HC)45 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15 例,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PA)10例。男40例,女30例,确诊年龄范围为7天~7岁,平均年龄5.8±12.6月。通过脑磁共振成像了解脑损害特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生化特点、基因类型以及是否治疗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影像差异。结果:本组70例中,23例为新生儿筛查确诊。主要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嗜睡、呕吐、喂养困难、肌力低下、抽搐,其中25例伴有肺炎,20例伴有贫血,10例伴有肝功能损害。本组病例中MMA-HC45例,其中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大19例(42.2%),幕上脑室重度扩大10例(22.2%),胼胝体纤细或信号异常8例(17.7%),幕上脑白质水肿7例(15.5%),脑萎缩2例(4.4%),基底节区信号异常1例(2.2%),硬膜下血肿1例(2.2%),髓鞘化延迟1例(2.2%),11例影像正常(24.4%);单纯型MMA15例,其中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大12例(80%),基底节区信号异常8例(53.3%),脑萎缩3例(20%),胼胝体纤细3例(20%),硬膜下血肿2例(13.3%),幕上脑白质水肿1例(6.7%),1例影像正常(6.7%);PA10例,其中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大5例(50%),髓鞘化延迟3例(30%),胼胝体纤细2例(20%),基底节信号异常2例(20%),脑萎缩1例(10%),幕上脑白质水肿1例(10%),1例影像正常(10%)。按照是否治疗分为治疗组27例,其中脑室扩张13例(48.%),基底节信号异常6例(22.2%),胼胝体纤细6例(22.2%),幕上脑白质水肿3例(11.%),脑萎缩1例(3.7%),髓鞘化延迟1例(3.7%),硬膜下血肿1例(3.7%),9例影像正常(33.3%);未治疗组43例,其中脑室扩张36例(83.7%),基底节信号异常6例(13.%),胼胝体纤细3例(6.%),幕上脑白质水肿6例(13.%),脑萎缩5例(11.6%),髓鞘化延迟3例(6.%),硬膜下血肿2例(4.6%),5例影像正常(11.6%);按照脑室扩张程度,45例MMA-HC患者分为脑室轻度扩大、脑室重度扩大及脑室系统形态正常3组,3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值统计学有意义,且Hcy值与脑室扩张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常见有机酸血症患儿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影像表现为脑室扩张、基底节信号异常、胼胝体纤细等。其中,基底节区信号异常(尤其苍白球)主要出现在单纯型MMA中;脑室重度扩张(脑积水)仅出现在MMA-HC患者中,且脑室扩张程度与Hcy值显著相关;治疗组患儿异常影像表现较未治疗组明显减少,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第二部分 1H-MRS在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1H-MRS技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部分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年至2015年经过尿气相色谱、血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的30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1天~7岁,平均年龄为15.03±19.25月。其中28例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为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且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1H-MRS检查。对照组为来我院就诊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30天~5岁,平均年龄为18.78±14.13月,按照年龄将正常对照组分为3组:1岁以内组、1到2岁组,2岁以上组。感兴趣区选择基底节区,记录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在1H-MRS波峰下面积与肌酸(Cr)的比值,同时观察是否有乳酸(Lac)峰的出现,并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以及3组正常婴幼儿不同年龄组间的代谢物比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对30例患儿基底节区的NAA/Cr 比值与患儿血液指标MMA、MGA、C3以及C3/C2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仅3例出现Lac峰,NAA/Cr平均为 1.28±0.26,NAA/Cho 平均为 1.42±0.35,Cho/Cr 平均为 0.93±0.26,mI/Cr平均为0.34±0.097;对照组均未见Lac峰出现,NAA/Cr平均为1.59±0.35,NAA/Cho 平均为 1.68±0.37,Cho/Cr 平均为 0.96±0.20,mI/Cr 平均为 0.39±0.09。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NAA/Cr值、NAA/Cho值比较P值(双侧)均<0.05(P值分别为P=0.001,P=0.01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Cho/Cr值、mI/Cr值比较P值(双侧)均>0.05(P值分别为P=0.779,P=0.06);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P值(双侧)均>0.05(P值分别为P=0.688,P=0.170),且患儿NAA/Cr 比值与血液异常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3组正常婴幼儿不同年龄组间的NAA/Cr、Cho/Cr比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NAA/Cr值、NAA/Cho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底节区神经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及脑发育落后可能。患儿NAA/Cr 比值与血液异常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推测患儿脑损害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Lac峰的出现提示急性期患儿基底节区发生无氧代谢;正常婴幼儿随着年龄增加,基底节区NAA含量逐渐增加,Cho含量逐渐减低。由此可见,1H-MRS可无创评价患儿脑代谢变化,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转归提供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