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的科学内容之一,是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共分22章,力学的内容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并且近几年的中考中,对力学知识的考查比例在35%左右,并呈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力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之高。然而由于力学知识的概念、原理、规律主要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内容较为抽象,不够直观,概念逻辑性较强,并且许多物理基础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有冲突,导致学生随着学习力学内容的增多,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记不住相应基础知识,又理不清各知识间潜在联系,甚至混淆概念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就是做题做不对的情况。所以,如何解决力学知识“教师教的难、学生学得难”的现状,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一大难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它由图像和文字组成,体现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左右脑协同运作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的出现为解决力学“教难、学难”的现状提供了新视角和技术支持。论文致力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力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习惯,以解决学生记不住基础知识和理不清各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甚至混淆概念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思维导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相应的教育理论,了解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具体流程。并以此为基础,以洮南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制定了“三步看齐”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纲,依托教材绘制预习思维导图;课中,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同学的讲解补充思维导图;课后,引领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完善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上画出生活中对应现象和应用。每节课一张分图,每一章一张总图。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脉络,乃至发现本身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主动更正或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调整先前认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填补缺失的信息,以求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这样上课学生既有迹可循,目标明确,又能使学生的思考更加积极,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的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力学“教难、学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