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传统行为决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决策神经科学。该学科试图用神经科学成像技术,结合认知科学、心理学、决策科学的新进展,来研究决策行为背后的大脑加工机制。通过解读大脑中决策的加工过程,在神经科学层面理解决策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而为完善决策模型的理论与规范基础提供实证依据。风险决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复杂的认知活动。是决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行为决策方面,研究者主要从风险行为水平、风险行为倾向等方面探讨了风险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在决策神经科学领域,则主要是对个体决策机制和社会环境中个体之间互动的研究;其中对个体决策机制研究中,最重要领域就是对风险决策的研究。国外已有很多学者从决策神经科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的脑机制进行了探讨。但是不同的决策任务、不同的实验设计得出的风险决策的脑区不同。有的研究认为是眶额皮层、扣带回、脑岛、纹状体等,有的认为是腹内侧前额叶、尾状核、前额叶等。而对决策本身——各个决策阶段的脑区激活是如何激活的、激活的脑区是否相同的研究却比较少,而且,只对一种风险:高风险决策的研究,目前也尚无。本研究用FMRI手段探讨了高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采用事件相关设计,把高风险决策分为决策选择和结果反馈阶段。改编的命运之轮实验,采用20%∶80%的高风险概率,要求被试在4500/1125,3600/900,2700/675,1800/450这些投资情境中做出选择,要尽可能多的赢钱。实验结束后对12个大学生被试在高风险决策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高风险激活的脑区有右侧中央后回,舌回、右侧扣带回、有脑岛、右侧前额叶和右额下回等脑区。(2)高风险决策反馈阶段,主要激活的脑区是左内侧前额叶、左角回,左海马旁回,左颞中回。(3)在高风险决策减去高风险反馈的处理中,发现激活的脑区为左下枕中回,右侧扣带回、左顶下小叶。(4)高风险决策激活的脑区中,右侧中央后回与左侧前额叶显著相关,右脑岛与左侧前额叶相关研究表明:(1)高风险决策各个阶段都有脑区激活,而且各个阶段的脑区激活存在差异。(2)高风险决策由两个认知系统共同控制。其中内侧前额叶、扣带回、中央后回与风险决策认知系统有关,而皮下组织如脑岛、扣带回、角回等,则与风险中人的生存认知系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