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jcd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传统行为决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决策神经科学。该学科试图用神经科学成像技术,结合认知科学、心理学、决策科学的新进展,来研究决策行为背后的大脑加工机制。通过解读大脑中决策的加工过程,在神经科学层面理解决策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而为完善决策模型的理论与规范基础提供实证依据。风险决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复杂的认知活动。是决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行为决策方面,研究者主要从风险行为水平、风险行为倾向等方面探讨了风险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在决策神经科学领域,则主要是对个体决策机制和社会环境中个体之间互动的研究;其中对个体决策机制研究中,最重要领域就是对风险决策的研究。国外已有很多学者从决策神经科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的脑机制进行了探讨。但是不同的决策任务、不同的实验设计得出的风险决策的脑区不同。有的研究认为是眶额皮层、扣带回、脑岛、纹状体等,有的认为是腹内侧前额叶、尾状核、前额叶等。而对决策本身——各个决策阶段的脑区激活是如何激活的、激活的脑区是否相同的研究却比较少,而且,只对一种风险:高风险决策的研究,目前也尚无。本研究用FMRI手段探讨了高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采用事件相关设计,把高风险决策分为决策选择和结果反馈阶段。改编的命运之轮实验,采用20%∶80%的高风险概率,要求被试在4500/1125,3600/900,2700/675,1800/450这些投资情境中做出选择,要尽可能多的赢钱。实验结束后对12个大学生被试在高风险决策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高风险激活的脑区有右侧中央后回,舌回、右侧扣带回、有脑岛、右侧前额叶和右额下回等脑区。(2)高风险决策反馈阶段,主要激活的脑区是左内侧前额叶、左角回,左海马旁回,左颞中回。(3)在高风险决策减去高风险反馈的处理中,发现激活的脑区为左下枕中回,右侧扣带回、左顶下小叶。(4)高风险决策激活的脑区中,右侧中央后回与左侧前额叶显著相关,右脑岛与左侧前额叶相关研究表明:(1)高风险决策各个阶段都有脑区激活,而且各个阶段的脑区激活存在差异。(2)高风险决策由两个认知系统共同控制。其中内侧前额叶、扣带回、中央后回与风险决策认知系统有关,而皮下组织如脑岛、扣带回、角回等,则与风险中人的生存认知系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对克罗米芬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克罗米芬治
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深刻总结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在固井注水泥作业中,钻井液与水泥浆直接接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顶替效率,导致固井界面胶结质量下降。传统隔离液能够解决钻井液和水泥浆的污染问题,冲刷钻井液和虚泥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Graves眼病(GO)的疗效。方法40例GO患者每日静脉滴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3—5d,继以醋酸泼尼松lmg/(kg·d)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已被多次证实,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外部溢出效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从而,产业的集中和聚集
目的探讨咖啡酸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对比。对照组采用康立龙、环孢素A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咖啡酸。结果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