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畜牧养殖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动物疫病发生最频繁、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动物疫病具有突发性强、易感性烈、传播迅速等特点,严重者甚至危及公众生命安全,阻碍畜牧行业发展,重创国家经济。2018年8月国内爆发非洲猪瘟(以下简称“非瘟”),养殖户损失惨重,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价低迷。疫情爆发初期,国内媒体“非瘟”报道的防控政策解读和科普实效性差,公众对于“非瘟”认知滞后,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和猪肉市场动荡。媒体是时代的记录者、瞭望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需要承担守望风险、教育大众、告知动态和发布预警等责任。疫情爆发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方协同防控和应对,媒体则应以精细、准确、科学的疫情报道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突发动物疫情报道要保证及时性、准确性和客观报道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正确引导舆论,保持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位一体,方可尽媒体之责且抒报道之意,从而缓解社会恐慌,安抚公众的焦虑。本文通过以“人民网”、“澎湃新闻网”、“中国农业新闻网”以及“新牧网”网站的“非瘟”报道作为样本,研究国内以“非瘟”为例的动物疫情报道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疫情报道优化建议和框架,进而丰富这类报道的理论和实践。本文总结出国内新闻网站“非瘟”报道存在的问题:(1)多元场域冲击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2)主体素质缺位消解报道传播力(3)内容煽情娱乐化导致热点失焦(4)文章同质化明显缺乏原创性(5)互动机制缺失难解媒体融合困局。经过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自主探究,本文提炼出改善建议:(1)培养专业型疫情报道新闻工作者(2)完善动物疫情报道框架(3)优化疫情报道融媒体模式(4)建立疫情互动机制。通过研究,本文提出国内动物疫情报道框架:事实框架——权威信息及数据多元化呈现;人道主义框架——理性思辨与人文主义兼具;专业框架——科普及深度报道补位。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的国内各类新闻网站“非瘟”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在健康传播和科技传播视域下进行新闻传播和畜牧学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