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APT-AS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复杂、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异质性且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目前,通过应用大量传统病理形态学分类和分子分型技术,乳腺癌患者得到了较以往而言更为优化的治疗,但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lncRNA虽然不能直接编码蛋白质,但它可通过多层面的调控基因表达进行而发挥作用。根据文献报道,有较多证据指明,lncRNA可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参与了乳腺癌疾病进程,尤其是发生发展。MAPT-AS1是一种lncRNA,它存在于MAPT(微管相关蛋白tau)启动子区域的反义链中,参与调控帕金森疾病相关基因MAPT。但是MAPT-AS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知之甚少。MAPT-AS1是在MAPT启动子区域的反义链上存在的LncRNAs,对内源性MAPT的甲基化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索乳腺癌患者中MAPT-AS1在的表达,及其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MAPT-AS1是否与乳腺癌的生存相关,能否成为独立的预后因子,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收集了 6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们均在术前行穿刺,病理诊断明确为乳腺癌,所有组织标本(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均在手术中组织离体后15分钟内采集,液氮保存。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及免疫组扎分为:Luminal A型(ER、PR均为阳性,无HER-2表达并且Ki67小于14%),三阴型(PR、ER、PR和HER-2表达均为阴性)。提取组织中的总RNA,通过q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APT-AS1的水平,结合临床上收集的随访资料,分析MAPT-AS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相比于正常组织,在乳腺癌组织中MAPT-AS1高表达,而相较TNBC患者,非TNBC患者中MAPT-AS1的表达明显增高;同时,我们发现,乳腺癌中MAPT-AS1高表达组的比低表达组的生存曲线要高,且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明显提高。此外,体外实验结果证实MAPT-AS1水平与MAPT的表达呈正相关,而MAPT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相邻正常组织。同样,MAPT与乳腺癌存活时间相关,MAPT的高表达预示着乳腺癌患者较好的预后。结论:通过对60对临床组织标本的一系列研究,我们发现MAPT-AS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尤其是非TNBC,而MAPT-AS1高表达提示着较好的预后,且MAPT-AS1水平确实与MAPT的表达呈正相关。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MAPT-AS1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临床指标。第二部分:miR-142-3p通过介导HMGB1影响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乳腺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复杂、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异质性且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治疗不再只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是转向注重全身治疗的新模式。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存在及疾病异质性,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耐药,作为导致化学药物治疗或者内分泌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化疗或者内分泌治疗药物可对乳腺癌有效,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但是至今产生耐药的机制仍不清楚。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1)是人类由HMGB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促进肿瘤的存活,生长和转移的作用。microRNAs(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短链非编码小RNA,其可以抑制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化疗/内分泌治疗耐药,如提升癌细胞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影响DNA修复的细胞损伤反应等。如果能筛选出可以预测化疗或者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标记物,将对探索乳腺癌耐药的机制和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选择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我们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中,进行乳腺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标本,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接着对乳腺癌他莫西芬耐药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进行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出miRNA-145-3p(miR-145-3p)在敏感株及耐药株中差异性表达,并利用RT-PCR方法在细胞株中验证miR-145-3p是否同芯片分析结果一致有差异表达;随后,我们收集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耐药前与耐药后的血清标本,进一步验证miR-142-3p在乳腺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在本研究后期,我们根据miR-142-3p序列筛选有价值的下游靶标,找寻到HMGB1蛋白,并通过PCR和Western验证了该蛋白的表达水平。接着我们通过调控miR-142-3p的表达水平,观察细胞对TAM敏感性的变化及下游靶蛋白HMGB1的变化。研究结果:10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总发生率为28.3%,而耐药发生率不受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影响。统计学结果显示与ER(PR)阳性组相比,ER(PR)阴性组耐药发生率治疗疗效有显著差异。而miR-142-3p在耐药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血清循环miR-142-3p在乳腺癌耐药患者中的表达降低(未完成全部随访病例)。调节miR-142-3p的水平后,细胞对TAM的敏感性明显改变,证明miR-142-3p的水平与细胞对TAM的耐药性呈负相关。而miR-142-3p可能的下游靶基因HMGB1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受miR-142-3p的调控,而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也同样能够部分能影响细胞对TAM的耐药性的不同。结论:miR-142-3p在耐药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血清循环miR-142-3p在乳腺癌耐药患者中的表达降低;细胞层面上我们验证了 miR-142-3p的水平与细胞对TAM的耐药性呈负相关,而HMGB1作为miR-142-3p的下游靶蛋白亦在敏感细胞株与耐药细胞株中差异表达,且受miR-142-3p的调控。本研究证明血清循环miR-142-3p有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耐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便快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而HMGB1可能作为治疗乳腺的的潜在靶点,具有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