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圣经文化背景,圣经文化母题在许多美国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由此可见,许多美国作家都深受圣经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亦以其自己的方式运用圣经文化母题。莫里森将作品所表现的内涵用于特定的情境与抽取《圣经》的内容的圣经文化母题相融合。以往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不同的研究,但目前还未见有国内学者将其作品放在圣经文化母题中较为系统地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将从圣经文化母题的角度出发,运用文本细读和宗教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莫里森小说进行研究,从而发掘出圣经文化母题对作家作品的深刻影响,也对人和社会的思考与探索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莫里森的小说对于圣经文化母题运用,基本上体现了两类:一类是小说的主题和圣经文化的母题相吻合,另一类是小说的主题和圣经文化的母题有着部分的一致。在本论文中,只选了其中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四对圣经文化母题,分别为:“苦难”与“死亡”、“罪恶”与“赎罪”、“仁慈”与“爱”和“自由”与“天堂”。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莫里森小说的现有研究成果,以期找到本论文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对莫里森小说与“苦难”与“死亡”的文化母题进行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苦难”是圣经文化中所表现的世俗意义上的痛苦、苦难以及厄运,而“死亡”即圣经中所指的生命自然的终止和比喻为睡眠;第三部分对莫里森小说与“罪恶”与“赎罪”的文化母题进行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罪恶”不是“原罪”而是奴隶制的罪恶,而人性的罪恶又与圣经文化的“罪恶”相一致,而“赎罪”不是圣经文化中神人关系的恢复的“赎罪”,而是对所犯的罪恶进行补救;第四部分对莫里森小说与“仁慈”与“爱”文化母题进行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仁慈”是圣经中上帝的“仁慈”的固有属性延伸的一种道德特质,而“爱”并非圣爱,较多是世俗之爱;第五部分对莫里森小说与“自由”与“天堂”的文化母题进行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自由”与圣经中关于“从奴役的状态下解放”的自由义项相关,而“天堂”则与圣经中关于“与上帝同在的自由至乐之境”的“天堂”义项相关;第六部分对全文论述进行了整体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纵观莫里森小说中的圣经文化母题,认为“爱”是一种大爱与博爱,是其小说中所展现的核心和最高价值指向的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