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揭示通货膨胀所反应的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对政府制定前瞻有效的经济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构建一个多参数动态经济系统,进行Kalman 滤波,估算中国1978年—2008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均衡增长率等变量。继而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认为中国产出变动周期约为9—10年且呈现出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这是由经济体制变革所决定的,同时得出中国总产出长期增长趋势(或路径)约为9.7[%],但会出现小幅下移,中国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约为[-0.3[%],0.3[%]],相应的可接受的经济增长区间约为[9[%],10[%]]。
本文借助调整后的Phillips曲线及“总需求—通货膨胀”曲线研究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及其变迁,并建立“总需求—通货膨胀—总供给”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认为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从围绕固定值波动转变为适应性预期,产出缺口仅与通货膨胀率变化量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产出正缺口时,只有总需求提高才会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短期产出波动不会改变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进一步地,本文认为经济制度、体制和相关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根源,这与长期经济发展方式有关。应用本文结论,有助于政府较为科学的预测经济走势的重大转折、辨析短期经济波动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为制定长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