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一般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中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民主、对话等理念。但是现行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对话教学面临重重困惑。本课题研究查阅近年来报刊杂志的相关内容,并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教学观察和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教师、广大学生认识到在教学中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对话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激发对话培养学生的主体、民主、权利意识以及沟通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大家共同探讨对话教学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为适应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广大的中学一线教师中传播新课程理念,通过参与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引发师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课堂行为;并进而为改进课堂教学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和互动的师生关系,并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多角度对话提供一些相关性的对策研究。为此,本课题通过探寻理论渊源,辨析概念及相互关系(如对于对话与语言、对话与讨论、对话与辩论、对话与沟通、对话与互动以及对话教学与教学对话、对话教学与提问等)在此基础上,继而并以第一手调查数据为依据,全面了解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实施对话教学的现状。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实感受和期待。分析当前广西岑溪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状况,发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独白式教学已少见,教师已经有了对话意识和对话倾向。课堂中对话还不是真正的对话教学,只能是传授教学到对话教学的中间过渡形态。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迫于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往往会使目标达成表面化,使对话流于形式;问题表面化,大多属于浅层次的对话。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一线教育者对对话理论、对话理念缺乏正确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的实践受到教师素养、教师权威、学生的准备不足、高考指挥棒下教育评价单一化倾向以及对话自身的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本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讨论师生角色转型以及师生参与课堂对话的可能性和探讨实现的策略,并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的策略,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力图通过本研究,以有益于教育者尤其是广大的一线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正确理解对话理论和对话理念,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对策依据。如在研究中提出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创设对话教学的情景,如民主参与氛围,使学生进入对话角色,创设冲突情景和通过组织辩论、演讲、小品演示等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对话;通过确定对话教学的目标并筛选对话教学的主题引导对话展开;善于提问并学会互相倾听,确立对话互动意识等策略。本研究的对话教学策略部分较多地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就是让被采访的教师用自述的方式来表白心声,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以他(她)情节及其当中所述说的故事来理解教师的真实世界。我希望通过这些叙事所描述的细节能对类似环境中工作的各位教师同行的决策有一些借鉴作用。由于本人身处一线教学环境,每天与这些一线教师接触,使我能够既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教学风格,责任心和处事心态,同时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所进行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在与他们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言行,得到对这一问题的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到他们对自己行为意义的解释。作为同事的观察,情景更自然,他们的表现更真实可靠。通过观察及深入听课,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初步理论假设,并通过不断地修订完善自己的观点,直至形成对话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