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服务是一个国家公民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志愿服务是我国目前的形势所需,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国际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国际志愿者成为志愿者队伍中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与一般志愿者相比,在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目标和志愿工作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特殊性。然而当前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十分有限,不仅没有探究其具体的服务动机、概括其独特的行为特点,更没有发掘其深入的服务功能。国际志愿者群体正逐渐壮大,志愿服务也日渐成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的研究无论是从国际志愿者自身还是从整个国家社会角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教育领域国际志愿者为例,对现阶段我国国际志愿者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探究其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已有的有关志愿服务的研究,运用自我实现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分析国际志愿者的服务动机、行为特点和服务功能,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研究背景介绍,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等。
第二章对国际志愿者服务动机的研究。本章根据三类动机设计了国际志愿者服务动机指标,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志愿者的动机内容是以利己型动机为主,同时带有利他型动机存在,受影响型动机基本上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动机选择。此外也分析了性别、文化程度、出生地、志愿服务经历、家人的支持程度等变量对志愿者动机选择的影响。
第三章对国际志愿者行为特点的研究。通过对问卷及访谈资料的整理,概括出:国际志愿者除具有普通志愿者所具有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行为特点,包括组织化行为、网络化沟通方式、清晰的使命感、文化适应能力强等。
第四章对国际志愿者功能的研究。研究发现,国际志愿服务除具有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培育新的公共空间、铸造社会创新方式等一般功能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有功能,本章分别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视角来加以分析,基本展现出国际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对国际志愿服务的倡导和完善的一些看法。当前我国的国际志愿服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重视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志愿者公益精神不足、组织运行不完善等,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完善,如加强体制建设、完善服务法规、加强国际志愿精神倡导等,以此提高我国的国际志愿服务水平。
文章最后提出了几个有待挖掘的问题,包括:加强对“国际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水平,使其与实践同步发展;对国际志愿者动机研究要再深入,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动机及树立正确的动机观等;对国际志愿者的服务特点也应该再完善,通过更多的研究以使特点概括更为深入和全面,从而发现其独特之处;国际志愿者的条件保障问题等。
本文尝试对国际志愿者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突破了以往在此领域研究中的局限,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科学方法对其服务动机、行为特点和服务功能等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填补了对我国国际志愿服务领域研究的不足,对志愿服务理论及相关领域也做出了拓展和补充;另一方面对推动国际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