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能够实现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将底物中含有的羰基转化为酯基,是一种高价值的绿色催化生物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大肠杆菌中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但是在真核生物中尚无相关研究,且目前已知能够用于长链脂肪酸催化的BVMO较少。本文旨在对油酸到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中关键性限制酶BVMO进行筛选优化,并在酿酒酵母中建立此途径,实现真核生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能够实现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将底物中含有的羰基转化为酯基,是一种高价值的绿色催化生物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大肠杆菌中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但是在真核生物中尚无相关研究,且目前已知能够用于长链脂肪酸催化的BVMO较少。本文旨在对油酸到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中关键性限制酶BVMO进行筛选优化,并在酿酒酵母中建立此途径,实现真核生物中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NCBI序列对比,分析得到14种对链长为C10-C18直链酮有催化能力的BVMO;(2)对筛选获得的BVMO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不同BVMO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能力相差甚远,Afl706BVMO的可溶性表达蛋白占比达到65%,而AmBVMO的可溶性表达蛋白占比不足10%;(3)对纯化得到的BVMO进行酶活测定。所有BVMO中,PsaBVMO对3-辛酮、2-癸酮、2-十二酮、2-十四酮等底物表现出良好的酶活力、转化率、区域选择性。Af2BVMO对10-酮软脂酸、10-酮硬脂酸等长链酮酸底物的转化率、区域选择性达到90%以上;(4)结果表明有8种BVMO可用于10-酮软脂酸、10-酮硬脂酸等长链酮酸的转化。本研究将此催化能力应用于酿酒酵母中油酸到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中。经发酵测定,发现PpE6C302LBVMO、Af2BVMO、Bo BVMO、Um BVMO四种BVMO能够应用于实现该合成途径,其中Af2BVMO效果最优,最终成功生成5.37 mg/L的终产物9-羟基壬酸。本研究通过对BVMO进行表达、测定,比较了15种BVMO对中长链直链酮底物的酶活力值、转化率、区域选择性,最终得出8种可用于催化长链脂肪酸的BVMO,成功以酿酒酵母为微生物工厂建立油酸到奇数链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实现了途径酶BVMO的优化。
其他文献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自发光、色域广、低能耗、柔性可弯折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引领着显示与照明技术的发展。蓝光器件是实现白光、高显色OLED器件中的重要发光组件基元。因此,研发高效且稳定的蓝光器件光电功能材料对OLED器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蓝色发光基元稠环噻咯的基础上,引入电子给/受体基元,结合稠环噻咯优良的电子传输能力,探究在该基元不同结构位点进行取代修饰的合成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GFRCs)的损伤预测可以降低结构件的故障发生率,节省成本甚至挽救生命。然而,当前具有损伤自报告特性的GFRCs通常涉及对基体或纤维的复杂改性,且当使用机械变色添加剂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界面缺陷,影响材料性能。此外,热固性基体固有的三维交联网络特性使其一旦损坏或达到服役年限就难以再回收利用。因此,构建具有损伤
表面浸润是表面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尤其是液滴在不同表面微结构上内部的浸润状态对纳米摩擦发电、仿生材料制备、微流控装置制造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在本文中,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手段,系统研究了具有一级表面微结构、二级表面微结构的四种模型对各自表面液滴的浸润状态、铺展长度、表观接触角等行为的调控,探索其规律,并建立阐述了相关浸润理论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模拟发现液滴在表面上的浸润会出现多种浸
本实验以聚氯乙烯(PVC)和槐木木屑(SW)为原料,在微波热解反应器中通入氮气气氛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PVC微波单热解、不同温度和混合比例下的PVC-SW微波共热解以及PVC与生物质三大有机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微波共热解的实验探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于产物特性以及氯分布的影响。微波热解技术是一种更前沿、更简单、更高效的热解技术,具有比传统加热更好的加热均匀性和过程可控性。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因兼具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性能,成为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中,有机无机两相性质的不同导致两相间产生较大的界面电阻,阻碍锂离子在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中的传输。本文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引入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陶瓷复合电解质中,通过DMF分子与无机陶瓷颗粒相结合,改善在聚合物和无机陶瓷颗粒界面上的锂离子传输,从而提高有机-无机复合
肝素类药物目前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品,如何通过生物合成法高效的合成肝素类抗凝血药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3-氧-磺基转移酶I(3-OST-1)是合成具有抗凝活性的硫酸乙酰肝素的必要工具酶,因而增加3-OST-1的酶表达量、提高3-OST-1的酶活性且拓展其底物广谱性对于肝素类药物的生产与相关药物的研发具有深远意义。本课题采用理性设计策略,通过分子对接和突变能模拟计算的方法解析3-OST-1与底物之
氢能有着能量容量高、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在众多低温室气体(GHG)排放能源方案中,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能量载体。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无污染型驱动电源,它的出现有望解决运输行业的污染气体排放问题。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阴极氧还原(ORR)催化剂的高成本、低活性和低寿命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降低催化剂中铂的用量、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显得
碳点作为新兴的半导体发光材料,具有低成本、低毒性、高稳定性等优势,有望应用于新型电致发光二极管(LEDs)。为了解决碳点普遍存在的聚集诱导猝灭问题,获得高色纯度单色光电致LEDs,人们提出了表面修饰、聚集诱导发光等策略制备固态发光碳点。然而表面修饰法制备的碳点几乎绝缘,聚集诱导发光碳点的成膜性不佳,因此设计出兼具良好成膜性和导电性的固态发光碳点依然是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调控空间结构来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成为药物及化学品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中负责生产调控天然产物的基因通常被压缩成几十到几百kb不等的大片段DNA,即这些基因组成几十到几百kb不等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BGC)。挖掘新颖结构的天然产物常见的一种策略便是准确高效克隆这些大型BGCs,进而实现其表达。常规的DNA克隆基于PCR分
蛋白质的粘附行为频繁发生在多种生物活动中,已知蛋白质的粘附行为在细胞增殖和生长、微生物定植、血小板粘附与血栓形成等众多生物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组织工程的角度来看,某些蛋白质与生物材料表面的良好粘附有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及愈合,因此研究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粘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与二氧化硅(Si O2)和聚丙烯(PP)具有粘附作用Si-Tag蛋白和LCIM1蛋白的粘附行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