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ories and Expectations-A Study of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ectral C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美国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喜福会》使她一夜成名,也是华人世界熟悉和研究最多的作品之一。她擅长讲故事,她在小说中描述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母女之间。《接骨师之女》就是其中一部,它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谭恩美自己的故事。与之前她所写的其它小说中女性口述她们的故事不同的是,《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用文稿记录了她们的故事。谭恩美的小说非常关注美籍华人,特别是华裔女性的生存状态,因此解读她的小说有利于激发我们对于华裔女性内心世界的思考。
   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接骨师之女》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角度主要围绕着母女关系,身份寻求,文化冲突以及华裔家庭内部的摩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运用了一些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如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来分析这篇小说。
   本文试图根据幽灵批评理论对《接骨师之女》中宝姨、路灵以及露丝的故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处于不同时期的三位女性所处的困境以及她们对于未来所持的希望。尽管三位女性所处时代不同,但是相同的境遇——“话语权"的丧失使她们采取了相同的方式来述说自己的故事——文稿。根据戴维·庞特介绍的幽灵批评理论,“幽灵”的存在使得文本在诉说历史的同时又具备了其他的意义。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对小说中三位女性的回忆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这对于了解华裔女性的生存状态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关于作家及其小说的研究现状以及使用幽灵批评理论分析《接骨师之女》的可行性,包括研究的意义以及目的。
   正文部分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关于该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则是关于作者背景和小说内容的介绍。
   第三章介绍了幽灵批评理论。该章阐述了“幽灵”和文本以及历史之间的关系。它指出正是“幽灵”的存在使得文本在给我们讲述故事的同时隐藏了一些没被说出的秘密,这正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此外,文本中所讲述的历史揭示了人们的迷惑、担心、怀疑以及恐惧,揭示了生与死之间的一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了解一个人所描述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目前的状态.
   第四章通过三位女性回忆中存在的“幽灵”因素的探讨分析了处于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她们都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压迫,与此同时路玲和露丝还受到了中美文化差异的困扰。尽管她们处于不同的年代,所处的地点也不同,她们都试图从记录她们的故事中寻找安慰。她们需要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写作对于在现实中迷失的三位女性来说是有帮助的。
   第五章是正文部分里最为重要的一章,它探索了三位女性回忆里所隐藏的信息。由于自身所处的境遇,宝姨、路玲以及露丝选择了书写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于将来的期望。这些回忆暗示了她们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精神家园的追求。
   最后一部分则是本文的总结部分。谭恩美的美籍华裔身份使得她对于华裔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多的了解:无论是处于男权统治的旧中国传统女性或是中美文化夹缝中生存的美籍华裔女性,都处于“被边缘化”的处境;长期“话语权”的丧失使得她们想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幽灵批评理论来解读《接骨师之女》,可以发现她们的回忆不仅仅是故事的诉说,更多的则是展现了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精神家园的追寻过程。回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期刊
二十世纪至今,话语标记语一直是西方语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句法—语用研究、语义—语用研究和认知—语用研究。相比之下,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研究范围和广度相对逊色,主要集中于话语标记语理论探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文体学成为研究小说、诗歌及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20世纪80年代,戏剧文体学开始登上舞台,然而借助自建平行语料,对戏剧翻译中话语标
期刊
期刊
期刊
词典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正如Rubin和Thompsom(1994)曾经说的,教师、教材、词典、语法手册和媒体作为最主要的资源,能行之有效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习得。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词典正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大量五花八门的电子词典充斥市场,它们由于功能丰富,小巧便于携带而且使用便捷,受到越来越多新一代的90后英语学习者的青睐。  本研究采用了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美国影片中华人的刻板形象进行解读与分析,并解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元素。本文对美国电影荧幕上华人的刻板形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全文开始揭露了华人角色是如何在美国电影中被塑造及对待的,华人形象的大致特点及其包含的种族意识。通过对电影中华人固定形象的解析,作者发现华人的固定形象时如何被创造,加工,传播及不断的复制的,
学位
期刊
幽默作为人类一种独特而重要的交际方式,长期以来吸引着学术界的关注。近来,作为幽默载体的语言成了幽默研究的重点。然而,前人研究表明,分析语言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幽默是如何产生、如何被理解的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具体的语境当中,也即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幽默进行分析。情景喜剧是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研究幽默的良好素材。  本文研究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当中的言语幽默。作者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支撑,以定性的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篇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理论研究。威尔斯指出,翻译并不是翻译单词孤句(除非一个单句具有篇章地位),而是翻译篇章;翻译因而是一个以篇章为导向的事件。所以,翻译不应该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直译,而应该扩展到语篇层面。  语篇要具有篇章性,应该达到以下七大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其中,衔接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标准。韩礼德与哈桑认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