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市管县”体制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反而由于市县争利而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并未明确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财权事权框架,使得县级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剧,从而也对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视为解决“市管县”体制弊端、缓解县乡财政困局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上,全国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自治区超过1000个县(市)推行了此项改革。因此,研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深入分析县域的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鉴于理论界在学术探讨和各级政府在具体实践中,都是将研究焦点更多的放在改革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上,而较少探讨“县财省管”对于县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充分借鉴和参考相关理论与文献成果,首先对县级政府在开展公共服务时遇到的制约因素展开分析,进而探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给县域公共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具体以四川省的试点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法来实证检验改革对县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县域经济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也确实加剧了县域公共服务内部结构的扭曲,主要表现为加大了对经济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或抑制卫生医疗和基础教育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要想显著提高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必须借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理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同时完善相关的改革配套措施,并稳步推行“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本研究的理论及实证成果对今后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县域公共服务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