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自噬延长酵母寿命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是细胞内溶酶体介导的降解机制,用于细胞质的更新代谢。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构成自噬核心机制的蛋白组成方面,从酵母乃至人类的所有真核生物中,自噬都高度保守。自噬在细胞发育、免疫防御、细胞程序性死亡、肿瘤抑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噬程度过强或过弱都可能不利于细胞生长。因此,细胞维持适当的自噬水平十分重要。据此,本文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1菌株为实验对象,采用Cre-loxp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R1、SCH9、RAS2基因敲除突变株,并通过基因的叠加敲除实现对自噬强度的调控,分析自噬强度与细胞寿命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寿命延长的酵母突变株,取得了如下结果:1.以S.cerevisiae BY4741菌株为出发菌,利用Cre-loxp技术编辑S.cerevisiae BY4741的TOR1、SCH9和RAS2基因,PCR扩增三个目的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并进行拼接,与p Easy Blunt zero cloning 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酶切后,与p DC10酶切片段连接,成功构建了3个基因的重组敲除质粒,分别为:p Easy B-RAS2::hpt II、p Easy B-SCH9::hpt II和p Easy B-TOR1::hpt II。PCR扩增同源重组组件后导入S.cerevisiae BY4741,获得了S.cerevisiae BY4741Δras2、S.cerevisiae BY4741Δsch9、S.cerevisiae BY4741Δtor1突变株,利用质粒p SH65去除整合到基因组内抗性表达框,对基因进行叠加编辑,获得了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sch9、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tor1、S.cerevisiae BY4741Δtor1Δsch9和S.cerevisiae BY4741Δtor1Δsch9Δras2突变株。2.以出发菌和七株突变株为实验菌株,利用细胞自噬检测试剂盒对自噬小泡选择性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使用标准的FITC滤波器成像,所有突变株的激光强度、电压值、增益、扣除背景在成像时与出发菌保持一致。利用Ipp 6.0计算自噬强度,以测量对象的面积和平均光密度为参数,对自噬强度进行测定。根据自噬强度结果分析可知S.cerevisiae BY4741Δtor1Δsch9Δras2的自噬程度最强,七株突变株的自噬程度均强于出发菌S.cerevisiae BY4741。3.将八株菌分别涂布于SDC培养基上,将第3天CFUs的数量作为初始生存期(100%生存期),根据死亡率调整稀释倍数和体积,每48小时取样进行涂布,直到存活率为1%,据此测定八株菌的时序寿命。根据时序寿命曲线图结果分析可知,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sch9、S.cerevisiae BY4741Δtor1Δsch9和S.cerevisiae BY4741Δtor1Δsch9Δras2突变菌株的时序寿命减少;突变株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tor1、S.cerevisiae BY4741Δsch9、S.cerevisiae BY4741Δtor1和S.cerevisiae BY4741Δras2的时序寿命得到延长。出发菌S.cerevisiae BY4741的时序寿命为35天,突变株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tor1的时序寿命为43天,S.cerevisiae BY4741Δsch9的时序寿命为41天,S.cerevisiae BY4741Δtor1的时序寿命为39天,S.cerevisiae BY4741Δras2的时序寿命为37天。突变株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tor1的时序寿命为出发菌的1.22倍;S.cerevisiae BY4741Δsch9的时序寿命为出发菌的1.17倍;S.cerevisiae BY4741Δtor1的时序寿命为出发菌的1.11倍。S.cerevisiae BY4741Δras2的时序寿命为出发菌的1.06倍。4.获得了时序寿命为出发菌1.22倍的突变株S.cerevisiae BY4741Δras2Δtor1,其时序寿命和自噬程度均明显提高。通过分析细胞自噬强度与时序寿命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自噬强度的增强,时序寿命显著延长,但当自噬强度超过某一极限时,寿命反而降低。
其他文献
趋化性是指生物细胞或有机体沿着化学梯度的定向运动.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在微观过程(胚胎发育,肿瘤生长,伤后愈合,免疫反应等)或在宏观过程(捕捉食物,躲避天敌,吸引配偶),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生物细胞或有机体对环境相关化学物质的分布而自发出现的趋向运动.对趋化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基本过程,尤其是对生命系统发育机制的探索.在生物个体的趋化运动过程中,细菌浓度的演变也受到沿流体速度场的扩散和输运的影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囊泡,粒径为30 nm-150 nm,密度为1.10-1.18 g/m L,并且含有特定的脂质、蛋白质、m RNA、mi RNA、DNA。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粒径小、丰度小、密度低,且细胞分泌产生的囊泡不仅包括外泌体,还包括粒径稍大的微囊泡分离起来非常困难。目前常用的分离手段包括超速离心,化学沉淀,免疫分离,然而,这些手段目前仍存在一些弊端,如超速
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经常作为主要的承载部件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具有强度高、比模量高、损伤抗性高、质量轻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其力学性能会受工艺的局限性造成原始缺陷和力学承载方向的影响。为了避免承载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其承载能力的下降导致事故的发生,研究孔隙对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和损伤特性的影响以及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横向加载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损伤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真空辅助树
学位
蝈螽属Gampsocleis Fieber,1852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目前,蝈螽属世界记录17种,中国记录11种。本研究以蝈螽属6种832头样本为材料,首先通过整合分子界定,鸣声分析和形态特征比较3种方法,对中国蝈螽属进行物种界定。随后基于物种界定的结果探究蝈螽属各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动态,并基于38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对蝈螽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歧时间
掌握机场鸟类群落活动规律,对预防鸟击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冀东平原机场鸟类多样性,分析了机场鸟类群落的组成和动态,确定了机场高危险鸟类,探讨了飞行对机场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鸟类群落组成与动态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共记录鸟类12目28科68种。机场鸟类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雀形目鸟类和杂食鸟是优势类群。在鸟类区域分布上,不同区域鸟类的个体密
长角斑芫菁Mylabris(Pseudabris)hingstoni Blair,1927为青藏高原南部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是研究青藏高原地质变迁和更新世气候变化对高海拔地区昆虫种群分化影响的理想材料。本文以该种为研究材料,采集地点涉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山南市及日喀则市共16个县40个地理种群,基于线粒体基因16S、COI和核基因ITS2序列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单基因与多基因联合分析的方法,对长角斑
为了掌握机场鸟类的活动规律,给机场鸟击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山西北部机场鸟类群落组成、活动规律、高危险鸟种动态分析及其与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鸟类群落组成与动态机场共记录鸟类18目44科79属121种84459只,其中鸟类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雀形目鸟类和杂食鸟是优势类群。在区域分布上,不同区域鸟类群落的物种密度、优势度指数、个体密度、丰富
肌球蛋白(Myosin)是一类依赖于微丝的马达蛋白超家族,由N端的马达头部、颈部和C端尾部三部分组成。Myosin ⅦA是肌球蛋白Ⅶ家族的成员,在多种器官中表达,是一种“货物”转运蛋白。Myosin ⅦA也是纤毛和微绒毛的共同组成部分。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易于饲养,取材方便,是研究直翅目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良好材料。对优雅蝈螽Myosin ⅦA的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是一种可以调控细菌群体行为的信号分子,该信号分子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影响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理活动,并由此在菌体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做出调控。N-癸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decanoyl-homoserine lactone,C10-HSL)是一种中长链的AHLs。近年的研究发现,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