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6年10至2007年7月,对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四次分季度浮游藻类及水质监测。对调查期间水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等进行了重点分析,选用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初步的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1.浮游藻类种类、数量及优势种整个调查过程中共鉴定出355种,隶属于8门,分别为:绿藻门(44属132种),裸藻门(6属38种),蓝藻门(12属23种),硅藻门(31属147种),隐藻门(2属4种),甲藻门(3属4种),金藻门(3属5种),黄藻门(2属2种)。 秋季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101属342种。冬季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44属46种。春季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53属92种(属)。夏季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70属78种(属)。 季节与区域之间差异较为明显。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夏季的中湖区域处为25.03×104 ind·L-1,最高值出现2007年春季的上湖区域为9193.5×104 ind·L-1。总的均值为1546.82×104 ind·L-1。从区域均值来看,上湖区域和下湖B区域的个数生物量均远大于其他中湖和下湖 A两区域;后两区域整个调查中均较低,在25.03×104 ind·L-1-598.50×104 ind·L-1之间。从季节均值来看,春季最高达4548.27×104 ind·L-1,秋季次之1385.66×104 ind·L-1,冬季春季较低,冬季最低为53.37×104 ind·L-1。 秋季时,以蓝藻门为优势,各个采样点所占百分比多数>50%。多数采样点为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 冬季时,细胞密度优势种有硅藻门针杆藻和直链藻。多数样点藻类数量顺序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 春季时,硅藻门的直链藻是多数样点的优势种。多数样点藻类数量顺序为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 夏季时,蓝藻门的鞘丝藻、鱼腥藻是多数样点的优势种。多数样点藻类数量顺序为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 冬季、春季以硅藻门占优势,针杆藻和直链藻为优势种,夏季、秋季以蓝藻门占优势,鞘丝藻、鱼腥藻为优势种。 2.浮游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及水质评价结果丰度d变化幅度为0.43-4.00,最小值为冬季时的下湖B区域,最大值为秋季时的下湖 A区域。藻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越高,其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大,水质越好;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敏感型种类消失,多样性指数减小,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稳定性变差,水质下降。指数值越大,水质越好。丰度d的季节变动较明显,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水质秋季较好,夏季次之,冬、春季较差。区域均值及水质变化为下湖A>上湖>中湖>下湖B。 Shannon-Weaver值较高,在0.94-3.98之间。一般情况下,D=0为严重污染环境;03为清洁环境。最低值出现在2006年夏季的下湖A区域表现为重污染环境,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秋季的下湖A区域表现为清洁环境。季节均值为2006秋季>2007春季>2006冬季>2007年夏季。区域均值为下湖B>下湖A>中湖>上湖。可见2006秋季为清洁环境,2007春季、2006冬季为轻污染环境,2007年夏季为中污染环境。各区域均值表现为轻污染环境。 3.浮游藻类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因子升金湖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较完整,因此该湖泊十月份的浮游藻类是一年中生长较好的时期,物种多样性较高,其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不仅对水质反映敏感,也能较好地反映湖泊所处生态环境和气候带。尤其硅藻种类可以以硅壳的形式保存在沉积物及地层中。因此,升金湖作为我国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气候区的典型湖泊,该湖泊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特点与生长环境的现代综合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利用地层中藻类化石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气候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