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不论在语文教学还是试卷分数分布比例中都占据很大的比重。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写作主动性不强,写作模式化情况较为严重,个性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认知,缺少方法指导。如何将学生作文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窠臼中解脱出来,注入个性化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以近年来成为中考命题热点的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为突破口,旨在探讨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为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打开一条合理渠道。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重在解题,论述“新材料作文”和“个性化”这两个关键词的基本内涵,明确新材料作文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界定“新材料作文”的概念,阐述其立意角度多元化和题干要求宽泛化的特点,如何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然后,梳理“个性”“个性化作文”和“个性化作文教学”等概念,从理论依据、语文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以及中考考试说明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三个方面,论述个性化作文教学何以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最后小结新材料作文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的意义:既可以有效避免套作,又有利于个性彰显,也与初中生的特点相适应。第二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命题、教学和评价三个角度阐述初中语文新材料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途径。首先,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只有命题材料侧重表现有“我”、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体现开放性,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展现平台。第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创造性思维能力,大胆地彰显个性。最后,对于个性化作文的评价,主要针对写作意愿、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和写作语言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改革评价主体,将学生、家长等人引入作文评价体系,推动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第三章主要从实践角度,结合真实教学案例,具体操作并检验前两章论述中主要观点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以此呈现初中语文新材料作文个性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希望能以此带来一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