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空间知觉是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对空间知觉背景的加工是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He等人在Gibson认为大地重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地表整合加工(Sequential-Surface-Integration-Process,SSIP)假说,认为在空间知觉的过程中,个体首先精细加工2m-3m范围内的地表,然后以此作为模板,以相同的纹理梯度以及连续的地表作为条件,继而由近及远逐步将整个地表整合进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知觉是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对空间知觉背景的加工是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He等人在Gibson认为大地重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地表整合加工(Sequential-Surface-Integration-Process,SSIP)假说,认为在空间知觉的过程中,个体首先精细加工2m-3m范围内的地表,然后以此作为模板,以相同的纹理梯度以及连续的地表作为条件,继而由近及远逐步将整个地表整合进来,形成完整的地表表征(He et al.,2004)。有关于SSIP假说的研究,前人主要是通过对物我距离观察的这个过程进行干扰,破坏对近地表与远地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视觉系统在建立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时,需要连续地表以及相同的纹理梯度作为条件。由于这种实验操控和逻辑不够直接,我们将采用眼动技术这种更直接的手段考察地表参考框架建立过程。研究中操纵目标物的呈现以及观察阶段的眼高,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将地表分为5个区域,并采用盲走范式以及知觉匹配范式,直接考察地表参考框架的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SSIP假说。实验一讨论在自然状态下物我距离观测,处于身高条件时,双眼系统如何建立地表参考框架。通过设置4个水平的目标物距离,使用盲走范式,考察该过程中的地表参考框架建立过程。行为结果发现,在自然状态下,被试对物我距离判断的较为准确;眼动结果发现,双眼系统在进行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时,是由靠近目标物的地表开始,由远及近向自身观察的。体现在眼动的首次注视时刻指标上,发现靠近目标物的地表的首次注视时刻最短,靠近被试的地表首次注视时刻最长;总注视时间指标显示,靠近目标物的地表总注视时间最长,靠近被试的地表总注视时间最短,因此实验一结果表明在有目标物环境中,双眼系统在进行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时,是由靠近目标物的地表开始,由远及近向自身观察的。眼高会影响距离的判断。成年人的身高是获取空间信息的一个重要线索,双眼可以通过固定的视下夹角来进行空间定位,因此有可能在物我距离观测前,地表参考框架就已建立好。所以实验二使用知觉匹配范式,通过要求被试站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进行自然状态下的物我距离观测,行为结果发现在非身高条件下,被试对物我距离的知觉在不同水平上表现不同,最近与最远的距离水平的知觉距离有向中间压缩的趋势;眼动结果与实验一结果一致,也是首先观察靠近目标物的地表,然后由远及近观察靠近双眼的地表。虽然物我距离是主要验证SSIP假说的方式,但在SSIP假说中,并未标明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是需要目标物的存在,因此无目标物的环境也需要进行讨论。所以实验三运用知觉匹配任务,要求被试观察一个没有目标物的空间,追踪此过程中的地表参考框架建构过程。通过分析首次注视时刻的眼动指标结果发现,在无目标环境下,被试的观察是从中间区域开始的,由中间区域向远处区域,回到近处区域再返回远区域的一个来回浏览的过程。实验四与实验三设置相同,考察非身高条件下对无目标物环境中的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进行,分析首次注视时刻与总注视时间指标,结果表明双眼是先观察中间区域,随后看向远区域,再返回中间区域,最后看向近区域的观察过程。综上所述,四个实验通过有无目标以及是否改变眼高两个角度系统地考察了地表参考框架的加工过程,直接通过对过程的追踪验证了SSIP假说,证实了地表的重要性,但在加工顺序上与SSIP假说假设的并不相同。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有目标环境中的物我距离判断过程中,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是从目标附近地表开始,由远及近的;在无目标环境的空间观测过程中,地表参考框架的建立是从地表中部开始的。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墨西哥经济虽经历了重要转型,但是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无法就业的农村人口便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城市工资也因人口持续增加而有所降低。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矿业、牧业、农业以及铁路等行业的发展,衍生了对廉价劳动力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墨西哥人选择前往美国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墨西哥人首次移美高潮。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救济需
春秋时期以公室衰落、卿室崛起为社会政治格局的重要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晋国因历史上多次翦灭公族而导致的“晋无公族”局面,使晋国因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处于时代变革的前沿。狐氏作为晋国显赫一时的卿族,从狐突兴家至狐射姑奔狄仅仅兴盛三代而衰,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这也正是晋国“公室将卑”“六卿相争”的一个缩影。本文基于以上的背景与动机,展开对于狐氏家族的研究与论述。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三部分:
明成祖将首都迁到北京以后,南京逐渐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但留都南京所保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六部机构并非虚设。南京工部和北京工部关系密切,同时又和北京工部负责的职能有所不同。本文从明代两京制这一大背景入手,对南京工部的机构沿革,职官设置以及日常运作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南京工部下属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以及所辖营缮所、宝源局、织染所、军器局、鞍髻局等机构,各具职能。营缮清吏司主要负责营
知识扩散概念的提出为引文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科学文献从产生开始,在沉睡阶段慢慢地被学者发现其价值,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引用与创新,知识扩散的本质就是知识利用与创新。为了更加具体的探究知识扩散过程中所产生的特点与影响,本文将根据信息行为这一特定主题的引文,通过定量解释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知识单元开展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理清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确定
位于纽约港湾的埃利斯岛是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迎接欧洲移民的入境检查站,这种职能并未因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作为美国医院和关押被驱逐的外籍人的所在地而改变。然而,随着二战后通往美国的国际交通模式改变,各地城市的飞机场遂成为各国移民入境的口岸,使得埃利斯岛作为移民入境口岸的功能尽失,遂成为历史的陈迹。它作为历史上外来移民特别是欧洲移民进入美国的门户,其未来命运在较长的时间内充满了不确定性
课堂环境具有复杂性、多维性,体现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而教师专业注意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有利于帮助教师从纷繁复杂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筛选出有关“教与学”的重要事件加以注意,从而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试与生成,以确保学生高效学习。对职前教师而言,提升职前教师专业注意技能,有助于其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积累更多有关教与学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进而在未来从教过程中更快地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
随着科技发展,媒体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而暴力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体含有暴力内容,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也越发引起各界关注。前人研究表明,媒体中的暴力成分已成为引发个体攻击行为甚至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因此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探究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和移情在其中的影响。在考察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攻击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的暴力媒体接触方式对
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审美观为研究主题,首先通过对审美观相关的美与美感、审美与审美观、审美观教育等概念进行阐述,说明大学生审美观这一主要议题,以审美教育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克思审美教育思想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审美观教育的现状,试图从中把握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当前大学生审美价值意识增强,审美判断取向趋于独立、审美
施动感(Sense of Agency)是指通过控制自己的主动动作,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主观性体验。施动感产生依靠意图-动作-结果之间的联结共同发生作用,意图-动作联结属于动作选择的范畴,动作-结果联结属于结果监控的范围,包括对结果的预测和感知。其中意图是施动感产生的前提,之后出现对应的动作并得到相应的结果,施动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施动感在产生过程中有多重来源,多层模型阐述了施动感的三种成分,包括
近年来,拖延已成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拖延者对拖延现状虽然心存不满想要改变,但往往会在抵抗拖延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拖延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主观幸福感降低,且伴随有一系列焦虑、内疚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模式理论认为,个体内部同时存在两种调节模式,即评估模式和运动模式。以往研究表明,评估模式与拖延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运动模式则与拖延呈显著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