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生态资源稀缺程度高,时空分布不均,对区域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过往研究在探讨沙漠化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时,往往只考虑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可控要素的影响,对生态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关注不多。厘清当地生态资源丰裕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作为案例地,试图通过遥感解译和像元二分法提取当地耕地植被覆盖度指数,讨论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作为生态资源存量的表征指标,同时考虑农业劳动力、化肥投入和耕地投入等可控变量,以粮食产量增长率作为表征农业经济增长的因变量,建立“资源诅咒”假说检验模型,并进行ARDL协整检验,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分析生态资源丰裕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及其机理。(1)生态资源丰裕程度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空间上,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生态资源丰度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其直接表现就是东部地区的耕地植被覆盖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时间上,东部地区的生态资源状况在1980年值2010年期间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进一步丰裕,而中西部地区则普遍更加贫瘠。(2)生态资源丰裕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空间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生态资源的分布差异性直接造成了区域间农业经济增速的快慢。科尔沁沙地18个旗县时间序列回归结果显示,共有14个旗县的生态资源指标在“资源诅咒”检验中呈现出对因变量的显著影响。(3)“资源诅咒”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耕地植被覆盖度普遍同粮食产量增速负相关,意味着生态资源的利用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恰好相反,表明这一带区域存在“资源诅咒”现象。(4)生态资源并不能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它亦是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影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耕地植被覆盖度与检验模型中其他三个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可以判定生态资源是通过影响农业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多少来间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