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的探讨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单位犯罪的研究历经了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入。目前,将单位列为一个单独的犯罪主体已经得到普遍共识,而对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单位如何实施强制措施以及实施何种强制措施等问题还没有得出一个可操作性的答案。刑事强制措施,顾名思义,也就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而对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和剥夺的强制处分行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主要规定了五种刑事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全部是限制自然人的人身自由的措施。既然刑法中已经承认单位的犯罪主体地位,那么针对单位犯罪嫌疑人和单位被告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刑事强制措施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之前,如何界定刑事强制措施的内涵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基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我们可以将所有可能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都归之为强制措施,那么,在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内涵就可以随之扩展。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分析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刑事强制措施的分类,结合我国现阶段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理论的研究以及急需解决的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的设立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即完善对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例如对操纵或者代表单位的自然人限制或剥夺自由;对物采取的的强制措施,例如冻结资产,扣押物品等;对隐私采取的强制措施,例如监听、搜查等。
其他文献
2016年1月,以应对朝鲜导弹和核试验的威胁为由,朴檀惠政府决定将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部署。“萨德”入韩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影响:第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外部物质世界的保护,而是更关注精神世界不受侵害。精神损害赔偿使人的尊严和精神世界成为法律所保护的
The cooperative work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computer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VR) is investigated to plan the disassembly sequences more efficiently. A three-
对于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西部的中国人而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不完整的表述,因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辣椒被遗漏了.rn一场与辣椒有关的饮食狂欢rn在我们的厨
期刊
美国的父权诉讼理论与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与英国的普通法有着很深的渊源。《圣经》以及古罗马的法律与实践都对它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沿袭英国
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刑罚的使用存在很多弊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妥善地解决损害赔偿的问题,知识产权犯罪率逐年提高等等。可以看到,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