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头面部急性期带状疱疹的安全性、有效性,对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作用,为临床上联合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头面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瑞巴林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组(S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选用伐昔洛韦行抗病毒治疗。P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剂量为150mg/次,2次/日,当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VAS≤3时,则每隔一天减少普瑞巴林75mg。S组患者在P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0.2%罗哌卡因4ml于患侧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3次/周,共治疗3次。治疗期间,若VAS≥4,选用补救性镇痛药物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疱疹变化特征、疼痛持续时间,记录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欧洲直观式健康量表(EQ-visual analogue score,EQ-VAS)变化,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血液样本检测IL-6、CRP水平的变化,统计镇痛药物(普瑞巴林、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使用量,记录治疗后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相比,S组的止疱时间、50%面积结痂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EQ-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S组比P组各项数值降低更显著(P<0.05),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且S组比P组下降更明显(P<0.05);S组AHN、SHN、PHN发生率较P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头面部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普瑞巴林,并且联合治疗可加速疱疹愈合过程,降低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时间并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并可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临床早期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