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物品理论的演进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ang34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物品理论主要围绕公共物品本身及其供求问题进行研究——公共物品是什么(或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满足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要。仅就“公共物品是什么(或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而言,目前有两种主要的看法:英美财政学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性质;公共选择学派则从供给方式上对公共物品进行了定义,该学派认为通过政治制度实现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的就是公共物品。沿着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继续向前推进,我们不难发现,英美学派对公共物品特征的定义是为了解释“市场失灵”。在英美学派的学者看来,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是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其供给的帕累托最优的根本原因。所以,为弥补市场制度的这一缺陷,政府就应当进行干预并提供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公共选择学派从物品或服务的供给方式上去定义公共物品。因此,这一学派的学者将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对决策过程的考察上。然而,对“何种物品或服务应当是公共物品”的讨论并不构成公共物品理论的全部问题。正如前述业已表明的那样,供求问题也是公共物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美学派公共物品理论进行仔细的思考,就可以发现如下问题:既然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逻辑前提,这便意味着,若不存在市场失灵,那么政府就不应当干预。显然,英美学派借助于市场失灵理论,在将政府和市场二分后(即政府外在于经济社会),潜在地将二者的关系视作是对立的(也就是说公共物品是从经济社会之外被供给到经济社会之中去的)。与英美学派财政理论相反,在欧洲大陆学派的财政理论中政府并不外在于经济社会。该学派的学者们认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各类主体一样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只不过各自所要完成的目标不同(这就意味着公共物品是在经济社会中被供给的)。既然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对“政府在经济社会中的定位”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何会产生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马珺(2014)意识到,以上两种不同的理解应当与国家理论存在关联,但其并未对两学派所对应的国家理论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因此,为了保证对西方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完整性,理应对两学派背后的国家观进行详细地讨论。其次,英美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的第二个分歧在于:究竟应该把政府视作是为实现福利最大化的主体,还是应当将政府视作是众多个体进行互动的制度框架。英美学派认为,政府应被当做是为实现福利最大化的主体。这一观点体现在公共物品的供求问题上就是:政府通过将全部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进行配置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公共选择学派视政府为众多个体进行互动的制度框架,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众多个体互动的自然结果。然而,究竟是利用配置范式还是利用交易范式去研究我国的财政问题(或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呢?最后,Kayaalp(2004)曾指出,每个国家的财政理论都带有国家特色。基于Kayaalp的这一论述,可以进一步推测的是,各国家财政学者在论述公共物品时也同样会带有国家特色,例如在论述公共物品时,英国学者采用的是牺牲视角、德国学者则采用有机国家观、意大利和奥地利有关学者分别采用利益观和主观主义(但差异并不明显)、瑞典学者则论述集体选择。事实上,如果仔细考察以上五个国家的公共物品理论,还可以发现如下事实:在同一时期,不仅英国和(从整体上看)欧洲大陆公共产品理论存在重大差异外,在欧洲大陆内部,德国学者的公共物品理论也与其他三个国家学者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论存在重大差异(这也就是说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三国的公共物品理论差异不大)。那么,导致公共物品理论产生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全部内容。按照这一思路,本研究对对后续各章节做了以下安排:文章的前两章内容作为开展研究之前的铺垫,其中第一章涉及的是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总结和评论。此外,在第二章中,我还对本研究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简要说明。从第三章开始直到第十一章是本研究的主体内容。我将这九章内容分成三篇进行集中论述,其中第三、四章作为第一篇,五、六、七、八章作为第二篇,九、十、十一章作为第三篇,各篇的具体安排如下:文章的第一篇内容由第三、第四两章构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物品思想的起源和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论:第三章是对公共物品理论起源的探索,我是以英国为例进行介绍的(但所得结论具有一般性),设定的时间下限是1066年。从这一时点开始,首先分析了中世纪的英国封建社会的具体社会现实、国王的财政收支以及这一时期主流的意识形态及其学术研究内容。其次分析了英国专制君主时期的社会结构、英国君主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早期重商主义的相关文献。第三分析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结构、社会状况、国家财政的收支问题以及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文献。以上三方面内容是通过阶级斗争(特别是税收斗争)来进行衔接的。通过对以上三种情形的分析,在本章的最后我得出了资产阶级公共物品理论产生的一般性条件。第四章是对英国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涉及到的有关学者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和亚瑟·庇古。在分析亚当·斯密的公共物品理论时,我将其背后的哲学背景及其有关的国家观一并提出。随后,在对李嘉图思想进行简单阐述后便转入了对穆勒公共物品理论的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我同样将其背后的功利主义哲学基础和自由主义的国家观联系在了一起,并再一次说明这些学者是如何将政府视作外在于经济社会的。本章最后所论述的是基于自由放任主义前提下的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从第五章开始直到第八章结束作为本研究的第二篇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欧洲大陆公共物品理论及其理论产生背后的资产阶级实践,各章的安排如下:第五章是对德国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学者是瓦格纳、斯坦因和里切尔。在展开对德国公共物品理论论述前,我首先阐述官房学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和特点,这是因为:第一,官房学对后续德国历史学派财政理论有极大的影响;第二,官房学与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财政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别体现在生产性国家上),而这种差异是由资产阶级实践导致的;第三,官房学者还讨论了政府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在结束了对官房学的整体分析后,便转入了对德国历史学派公共物品理论的阐述。由于该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显著异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因此,在对德国公共物品理论进行阐述时,我解释了黑格尔哲学和德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第六章是对奥地利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由于奥地利和德国曾同属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且在两国都曾流行过官房学。因此,我将其当做是德国的一个粗略的对照组来解释实践的差异对财政思想及公共物品理论的影响。当然,这里所强调的差异是指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第七章是对意大利公共物品理论的探讨。在本章我并没有讨论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问题。这是因为,意大利在统一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因而它的社会气质是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地,资产阶级气质的社会又决定了意大利学者的公共物品理论带有了个人自由主义的特征。第八章是对瑞典公共物品理论的探讨。由于集体选择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是现代议会制度,因而先从议会制度的起源入手解释议会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理清这一基本条件后展开对集体选择理论的阐述。本研究的第三篇包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三章,其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第九章主要阐述英美学派公共物品理论,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英美学派公共物品理论的数学化的定义、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及其求解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英美学派公共物品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政府被英美学派所赋予的新角色。第十章阐述的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共物品理论。与第九章相同,第十章也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表达;其二是公共物品的分类和供给方式。第十一章作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共分两节内容。第一节讨论的是西方公共品理论理论的演进过程。在对这一演进过程进行阐述时,我划分了四个时期,它们是:中世纪,19世纪之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中叶至今。第二节所论述的是局限性和展望。在该部分,我讨论了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国家观问题、配置范式和交易范式问题。当然,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是以其对我国国情的适应性为前提的。
其他文献
语言是一个社群以共同的方式记住过去,定义现在,想象未来的方式。语言背后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当我们说学习一种语言,实质上也是在学习蕴含在该语言中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然而,文化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要想要理解某种文化则必须回归文化情景中进行体认。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通过叙事传达着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群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戏剧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体认,则可能鼓
自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加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了3.92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更是高达5倍。房价作为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其波动会影响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房价的
在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史上,1950~1978年这近三十年是最为重要的一段。这个时期,越南先后进行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最终实现南北统一,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邻邦,中国不仅与越南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长期给予越南北方提供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大量援助。在中越关系史的研究中,中国对越援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著述甚丰。关于中国对越援助的背景和过程、中越两国在中方援越过程中的互动、中国援越对越南战争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历史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将全国按照省、市、县、乡四级的行政区划体制进行分权管理。县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连接城乡发展的基层单位,其经济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在2000-2018年期间,县域的名义GDP年均增长率13.17%,高于同时期全国的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其增速较为明显。但是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城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时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理论自信是思想基础,它不仅能够让一个国家和政党勇于保持自我,更能使其在时代变革中从容面对世界。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思想领域并非风平浪静。随着中国的崛起,各种“威胁论”、对中国的诋毁和“污名化”甚嚣尘上。这些论调侵蚀党的肌体,腐蚀党的干部,同化党员群众。如果理论自信不坚定
国际货币中美元的重要地位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让美国货币政策能通过资本流动、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汇率估值效应等多种渠道影响外围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对外围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资本流动、三元悖论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五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进一步地,本文对全球金融周期建立了多部门DSGE模型,从三个角度讨论全球金融周期对外围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从各国货币
根据国际电视节目模式保护协会的统计,电视节目模式的商业产值已经高达93亿欧元。在近10年间,国际上已经有445个电视节目模式,在5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完成了交易。但各国法律对于电视节目模式是否应该给予保护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由此造成电视节目模式抄袭的情况十分严重。当我们手持遥控器,转换电视频道时,不难发现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间,如歌唱选秀节目、真人相亲节目等,不是具备着许多相似之处,就是拥有外国著名
学位
海德格尔的存在根据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本身,即存在根据问题;二是对该问题的解答,即海德格尔为解答该问题所提出的理论,走过的思想道路。“为什么根本上竟是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存在?”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根据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呈现出三种面目:形而上学基本问题、存在根据问题、形而上学基础问题。在问题的首次提出者莱布尼茨及其后继者思想中,此问题运行于形而上学之中,被称为形而上学基本问题。但在海德格尔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盟政治依然在国际政治光谱中占据重要位置,结盟依然是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选择的交往模式。在共同挑战不断增多、利益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结盟这个曾经被中国和俄罗斯多次实践过的“老套路”,再次成为双方不得不直面的“新话题”。对于中国不断壮大的自身体量和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结盟政策是提供动力的“长生药”,还是制造障碍的“紧箍咒”?对于致力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