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有关文献的研究,就针刺补泻应用原则、手法过程、效应结果等方面,正本清源,澄清概念,纠正错误,统一术语,规范术式,并总结出施用针刺补泻手法的指导原则,解决目前针刺补泻研究及应用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以推进针刺补泻手法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2.方法利用文献学和目录学方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查找收集针刺补泻手法、《内经》(《灵枢》、《素问》)及各注家著作、《难经》等相关文献资料,借助方法论和认识论,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资料和内容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研究,从而深入认识《内经》对针刺补泻及其相关理论所作的论述。3.结果整理了《内经》的几种针刺补泻方法及其操作,探讨了《内经》针刺补泻与得气、气至和治神的联系,整理了《内经》针刺补泻的临床选用依据和施用针刺补泻操作后的效应评判方法,关于《内经》针刺补泻处方的问题,对典型处方进行了分析,并在以上内容基础上讨论了《内经》针刺补泻法的特点。4.结论《内经》中主要的针刺补泻的方法有: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和开阖补泻。经过对《内经》原文分析,徐疾补泻的操作和概念当遵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而非《素问·针解篇》说述。徐疾补泻法的操作是:进针时徐缓将针刺入应刺深度,出针时疾速将针退至皮下而出针是补法;进针时疾速将针刺入应刺深度,出针时徐缓将针退至皮下而出针是泻法。呼吸是气血运行的动力,《内经》重视呼吸在实施补泻操作过程中补泻作用的发挥。呼吸补泻法的操作是:候病人呼气时进针,出针时候病人吸气时出针是补法;候病人吸气时进针,出针时候病人呼气时出针是泻法。开阖补泻的操作是: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是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闭针孔是泻法。《内经》中的迎随并不是某一具体的针刺补泻手法,而是针刺补泻法的代称,即迎是泻法,随是补法,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得气与气至含义并不完全一致,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得气在《内经》中含义有二:其一,得气是补泻之后的气调阶段;其二,得气是补泻之前的阶段。得气情况与病人机体体质有关。《内经》主张要根据得气后辨气而选用补泻方法,选用补泻方法还要以正确的诊断为依据。气至是针刺补泻之后阴阳气血和调阶段,补泻已调谓之气至,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