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是对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宏观经济进行数量分析,利用数学理论建立起模型与方法.当然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这包括华罗庚提出的"正特征矢量法"和美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对宏观经济静态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当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和相互关系的详细情况;而"正特征矢量法"是对宏观经济的动态进行研究,从长期的角度考虑宏观经济平衡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得到一个基本定理,它是该文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投入产出分析"在应用中的一个推广,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陈锡康研究员,提出的"投入占用产出分析"<[10]>,在近几年的全国粮食预测方面<[11]-[17]>,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好评.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RAS法最新进展,可以参考研究报告[43],[44]和[45].该文试图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国民经济当前以及长远的发展规律,体现在论文的前三章.第一、第二章分别是绪论和预备知识,第三章是对华氏宏观经济模型的推广,包括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消费、投资以及二者同时增加三种情况.总结全文,有以下创新点:●推广了华氏宏观经济模型,分别增加了消费、投资以及二者同时增加,得到三种推广的模型,并对它们的均衡增长解和唯一解进行了研究.●建立在多部门宏观经济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由于技术系统变化引起产出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具有全面性和可比性,从技术结构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给出了"投入产出分析"和"正特征矢量法"新的应用,即分析当前的经济状况,主要是生产效率状况,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