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钨、钼多金属矿床产地之一,也是中国东部燕山期一个重要的岩浆活动带。区内燕山期岩浆岩由于与中生代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其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磷灰石作为岩浆岩一个典型的副矿物,是岩浆演化、岩石成因和成矿过程的关键示踪剂。本论文选择安徽南部地区典型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开展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安徽南部地区的磷灰石单颗粒呈无色透明,多表现为细小六方柱状或短粗柱状,而且磷灰石常被石英、黑云母等岩浆后期矿物包裹,未见生长于粒间的颗粒,这些特征表明磷灰石为岩浆早期结晶产物。2.安徽南部地区的含矿侵入岩磷灰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模式,表明其岩浆源区性质相似。铜陵和皖南地区的磷灰石样品具有相同的F含量和明显不同的Cl含量,其原因可能与岩浆起源的深度不同有关。3.两个地区的磷灰石原位成分特征表明其岩浆均来源于高氧逸度的环境,其中铜陵地区的岩浆来源以地幔物质为主,而皖南地区的岩浆来源则以地壳物质为主。4.铜陵地区磷灰石样品以高Sr/Y和δEu值为特征,显示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石的特点,而皖南地区磷灰石样品以低Sr/Y值和较低δEu值为特征,显示不完全属于埃达克质岩。本论文验证了利用磷灰石Sr/Y值和δEu值来判别埃达克岩与非埃达克岩的结论,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尤其在判别受到蚀变的岩石。5.铜陵地区铜、金成矿可能与富Cl板块而来的流体有关,而富F流体的加入对皖南地区富钨、钼矿岩体的形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