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海南地区IGT人群主要中医证型与IGT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海南地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IG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2013年海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及体检中心150例IGT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中医四诊资料,根据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各个证型之间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浆血糖、OGTT实验2h血糖以及血脂(TG、TC、HDL-C、LDL-C)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海南地区IGT人群各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收集到的150例IGT患者中,临床症状出现的频次为“神疲乏力”60例(40%),“盗汗”55例(36.6%),“少气懒言”、“困倦思睡”以及“呕恶纳呆”各35例(23.3%),“胸脘痞闷”、“便黏腻不爽”、“五心烦热”、“潮热”、“急躁易怒”以及“胸胁胀满”各30例(20%),“腰膝酸软”、“喜叹息”各25例(16.6%)。其中以“神疲乏力”症状出现次数最多。(2)最常见有三种证型:脾虚痰湿证65例(43.3%)、阴虚气滞证55例(36.7%),气阴两虚证30例(20%),其中以脾虚痰湿证最多。(3)体重指数方面,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以及阴虚气滞组的体重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P<0.05),气阴两虚组、阴虚气滞组的体重指数分别与脾虚痰湿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血压方面,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以及阴虚气滞组的收缩压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脾虚痰湿组、阴虚气滞组的舒张压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气阴两虚组舒张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与脾虚痰湿组比较,气阴两虚组及阴虚气滞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血糖方面,脾虚痰湿组、阴虚气滞组以及气阴两虚组的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脾虚痰湿组相比,阴虚气滞组、气阴两虚组的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虚气滞组的空腹血糖、OGTT2h血糖与气阴两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血脂方面,脾虚痰湿组、阴虚气滞组、气阴两虚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这三种证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甘油三酯(TG)方面,阴虚气滞组、气阴两虚组分别与脾虚痰湿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总胆固醇(TC)方面,阴虚气滞组、气阴两虚组分别与脾虚痰湿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阴虚气滞组、气阴两虚组分别与脾虚痰湿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海南地区IGT患者出现的多个临床症状及体征中,“神疲乏力”出现最频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气滞证是海南地区IGT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其中脾虚痰湿证最常见。海南地区IGT常见的三种中医证型体重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脾虚痰湿证体重指数升高最明显。说明体重指数升高是海南地区IGT人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海南地区IGT患者常见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以及阴虚气滞证的收缩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中阴虚气滞型收缩压最高。脾虚痰湿证、阴虚气滞证的舒张压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说明收缩压升高是海南地区IGT人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海南地区IGT患者常见的三种中医证型的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中以脾虚痰湿证的血糖升高最明显。海南地区IGT患者常见的三种中医证型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水平,其中脾虚痰阻证升高最明显。而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海南地区IGT患者常见的三种证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说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海南地区IGT人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