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采用机器生产的晚清兵器工业诞生,由此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1860年起,到1911年清政府灭亡的51年时间里,共创办了大大小小29个兵工企业,不均匀地分布在18个省中,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晚清兵器工业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共有8个兵工企业,其中被称为晚清三大兵工企业的江南制造局、湖北枪炮厂、天津机器局中的两个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见晚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器工业之发达。因而对于研究近代兵器工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地理分布特征上也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兵器工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从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尝试建立近代兵器工业起,至1911年清朝灭亡止。研究地域范围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行政区划上本文以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行政区划为准,包含当时的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六个省级辖区。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器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地理分布在空间上极不均衡。首先在省份之间分布不平衡,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器工业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和湖北省。以城市为单位,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器工业前期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后考虑到国防安全因素,开始放弃沿海布局战略,转而注意在有战略纵深的内陆沿江城市建厂。如汉阳、长沙等,最终形成了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省会城市或通商口岸的地理布局。考虑到兵工企业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方便以后扩充规模,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兵工企业多建在城市的近郊。这种分布特征的形成是受各种影响因素共同形成的。包括地形、水源、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包括政治、经济、交通、个人、社会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由于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的积累、对外国的技术和原材料等各方面极度依赖、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经费短缺导致晚清兵器工业始终发展缓慢,产量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管理制度上,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对兵工企业的管理,各兵工企业大多由本省督抚掌管,独立性很强,各兵工企业之间差异性大,武器生产没有形成制式化,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又因为缺乏国家战略层面的管理监督,导致各兵工企业内部贪污腐败横行,生产的兵器质量低劣,不能应对近代化的战争。1906年陆军部成立后开始对各兵工企业加强管理,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和湖北兵工钢药厂进行了详实的考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但随着1911年清政府灭亡,对兵器工业的改革计划也随之中断。从晚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器工业建设的得与失中,我们可以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要想建立强大的兵器工业必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并对兵器工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并实行完善的近代企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