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心理学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作为一种思潮在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传统的认知研究的基本假设是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世界可以得到恰当的表征,而心智就是操作表征进行计算的程序。但身体和环境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却受到了忽视甚至无视,心-身联系被割裂。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身(embodiment)的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更是从最初的哲学思考逐步迈入实证领域,形成了具身认知的思潮。与传统认知科学相比,具身认知反对将身心割裂孤立的笛卡尔二元论,否认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等同于计算;具身认知将身体与环境作为认知活动发生与活动的基础,认为生物大脑不仅仅是认知和智能活动的生理载体,更是作为整体的身体-心理-环境认知系统的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具身认知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不同研究领域已经广泛开展,代表人物有泽马克、克拉克、西伦、瓦雷拉、莱考夫和约翰逊等人。但具身认知研究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局限,如指导思想和基本概念的不统一、缺乏自己的研究范式、以及缺乏统一的研究纲领等等。有研究者提出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动力系统理论(DST)但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动力系统理论的应用对研究者要求较高、建立模型与计算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尚未在认知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对具身认知进行深入反思是理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怎样从理论角度看待这种转向,又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都极大地影响着认知心理学发展。莱考夫和约翰逊依据研究范式的不同,将认知科学的发展划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即以表征的计算为基础假设的传统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科学)。但笔者却认为,具身认知研究的种种局限导致它现在还不能被称为成熟的新的研究范式,而具身认知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取代非具身认知科学在实证领域的主导地位,所以具身认知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对以往认知科学研究进行反思的思潮。尽管有研究者认为具身认知与计算-表征范式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不可调和的,但笔者认为具身认知带来的冲击不足以使得方兴未艾的计算-表征范式退出研究视野,未来更大的可能性寄望于认知研究者发展出吸收具身观思想、赋予表征新的广义概念、并纳入更多因素与计算方法的改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