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抗生素用于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出现严重的滥用现象,从而造成细菌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现象的产生,降低治疗效果。耐药基因的存在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因素。动物源细菌产生耐药性,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会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进而传递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沙门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之一,对其防治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氟苯尼考(Flufenicol)属于酰胺醇类抗生素,是一种兽医专用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在养殖场长期不当的使用氟苯尼考所施加的选择性压力将造成其耐药性不断的升高。为了解氟苯尼考在环境中的残留对环境安全的影响,通过建立室内氟苯尼考胁迫土壤模型,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土壤细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湛江地区鸭场环境中的耐药基因进行调查,并通过微生物分离鉴定的方法从鸭场环境中分离沙门菌,并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PCR扩增、接合试验、电转化试验对沙门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在土壤中加入氟苯尼考,使土壤中药物浓度分别为0mg/kg、0.1mg/kg、1mg/kg、10mg/kg、100mg/kg,在添加药物后的14d、28d、56d分别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对分离的土壤优势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用药前后分离的氟苯尼考敏感菌和耐药菌进行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残留浓度的加大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耐药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在供试的18种抗菌药中,氟苯尼考敏感菌对其中的9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氟苯尼考耐药菌(P<0.01)。2.湛江地区鸭场环境中耐药基因检测及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提取鸭粪、土壤、水体中的总DNA,采用PCR扩增法检测floR、blaCTX-M、blaNDM、aad A1、Sul1、tet M、ere A、oqx A等25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养殖场环境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土壤中检测出24种耐药基因,水体中检测出25种,粪便中检测出23种。其中土壤中aad A1基因的检测率达到100%,检出率高于80%的耐药基因有13种,检出率低于50%的有5种;水体中floR基因和aad A1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检出率高于80%的耐药基因有12种,检出率低于50%的有8种;粪便中检出率100%的有9种,检出率高于80%的耐药基因有9种,检出率低于50%仅1种。另外,在粪便、土壤和水体共140份样品中均检出5种或5种以上的耐药基因。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测定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等22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的92株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土霉素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所有分离株至少可耐9种药物,55.43%(51/92)的菌株可耐16种以上药物,4.35%(4/92)的菌株最多可耐21种药物。结论:耐药基因在养殖场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多种耐药基因同时存在的现象严重,来自同一养殖场的粪便、土壤、水体之间检出的耐药基因相似。从鸭场分离的沙门菌耐药性较严重,全部呈现多重耐药,最少可耐9种抗菌药。3.沙门菌耐药基因floR的传播方式从鸭场环境中分离的携带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沙门菌作为供体菌,E.coli C600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采用PCR法检测接合子携带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通过试剂盒提取floR阳性菌的质粒,利用电转化、PCR法检测floR基因的传播方式。结果显示,3株携带floR的沙门菌和E.coli C600进行接合,得到了3株接合子,接合率为100%(3/3);以3株携带floR的阳性接合子作为供体菌,以E.coli DH5α作为受体菌,进行电转化试验,有一株沙门菌转化成功。经PCR检测确认所得到的转化子和接合子,阳性转化子的PCR扩增产物序列与floR基因序列相同。结论:沙门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可通过质粒介导进行水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