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性认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基于对科学实践观的一种解读

来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证明意识得以可能的最终条件和意识能动性的真正来源在于实践,是科学实践观提出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超出直观的、常识的、机械的唯物主义和仅仅把实践看作思想的实现的唯心主义观点。而这关键在于证明实践是感性认识得以可能的最终条件。于是本文从追问感性认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开始对认识活动进行基础性分析,通过对“分化与联结”这一最基本条件和知觉判断的分析,揭示了认识是由实践构建诸范畴以形成感性直观形式和趋向“共相”把对象给予出来成为可能的。实践中的预期就直接表明了被意识到的分化与联结的出现。在此,感性直观形式的发展和“共相”的形成是直接相连的,它表明在分化与联结的不断成熟中,对象逐渐被理解着地构成为认识的对象。“共相”表现的是事物对人的意义,感知即借当下知觉与共相内事物一方的相似,而指向意义一方,从而形成一种预期,以决定应该采取的行动。在这里,我们通过认识自身的分析发现了认识中存在的超越之物,而这种超越之物不是别的,就正是实践及其身体、工具条件。接下来,本文讨论了实践构建诸范畴以形成感性直观形式和“共相”的具体可能性。这就进入了一个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相关的领域,分析发现,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从一般实在行为向实践的过渡,实践本质上只能是以语言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它的出现正是导致智力进化中动物心理和人类智慧发生质的差别的根源。文章最后指出以语言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意识、认识的根源,从而表明了一种实践生存论的可能性。而理性从认识的一开始就发源了,并一直以实践的能动性为其能动性的根源。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理解叔本华意志主义美学体系的基础上探寻音乐与哲学的深层关系,具体通过音乐的发生、音乐的过程和音乐的意义这三方面来论证音乐与哲学的一致性;本文的研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正跟随着全球化的步伐面临许多挑战,正是从这个意义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党员大学生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作者详细复习了到1977年7月为止的涉及8号染色体任何异常的病例报告文献。每篇文章至少提到一例8号染色体的畸变。在某些情况又与文章的作者进行个人接触,澄清或修订了所发
本文重点论述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的理论来源、核心内容、理论特质及局限性,最后尝试评价其理论地位。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是对伏尔泰的文化史转向、黑格尔思辨哲学思辨
学位
针对煤矿设备零部件几何形状缺损,为实现其在再制造过程中数字化及精确化测量,笔者提出应用逆向工程技术。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获取缺损零部件的测量模型,采用逆向建模技术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逢人说项斯”rn此文的寫作,有一個故事套故事的緣起.rn旅居舊金山的散文家劉荒田兄,傳來一篇他記寫廣東故鄉臺山一位已故老詩人程堅甫的詩詞創作和人生故事的文字.
现代社会对“善治”的追求体现着对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司法阶段最集中地表现在了陪审制度上。陪审制度作为公民参与司法权的最直接体现,它所代表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