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面来源国效应是阻碍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有哪些方式可以削弱来源国效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国际化发展是长久以来营销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文章从线索使用理论出发,以在多线索模式中用内部信息替换消费者产品评价过程中所依赖的来源国信息或者改变消费者对外在信息权重的分配为思路,利用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和联合-分离模式的偏好反转理论,探索负面来源国效应的削弱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式系统的启动可以有效削弱来源国效应;特定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所引起的消费者信息处理不流畅性感知会激发消费者的元认知困难,从而使他们在产品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分析式系统,投入更多的心力资源,搜集产品的内在信息,对产品做出评价,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且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处理不流畅性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都能削弱来源国效应,过于复杂的呈现方式由于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认知负荷,反而不能成功启动分析系统,从而无法削弱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当分析式系统削弱来源国效应在某些情况不能实现时,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产品评价模式,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评价过程中信息权重的分配,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临产品的来源国信息和价格信息时,在联合评价模式中,来源国信息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会削弱;在分离模式中,来源国信息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会加强。当消费者面临产品的来源国信息和品牌信息时,可以通过操纵产品信息的表达方式,影响消费者在联合-分离模式中对来源国属性的权重分配,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本文共分为绪论、文献综述、定量研究和结果讨论四大部分共计十章。其中,绪论为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文献综述为第二、三、四、五章,主要是对来源国及其相关研究、线索使用理论、元认知理论和联合-分离模式四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为后续的定量研究奠定理论背景。第六章和第七章为第一个定量研究部分,主要是讨论分析式系统、产品信息呈现方式与来源国效应之间的关系;第八章和第九章是第二个定量研究部分,主要是讨论联合-分离模式与来源国效应之间的关系。第十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并进一步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