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刺激呈现方式,研究图、字Stroop和“字”与“非字”任务下实验范式的使用;进一步探究大脑两半球互抑及互补协同功能,从而为异常群体的鉴别和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半视野速示法,对3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被试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实验一采用图、字Stroop任务,实验二采用“字”与“非字”实验任务。两实验均为双视野呈现刺激,要求被试在基线、交叉和交叉+干扰三种刺激呈现方式下根据任务要求做出相应判断。结果:在实验一中,在图、字Stroop效应这一因素上,被试无论是在反应时(P=0.153)还是错误率(P=0.717)上主效应均不显著。在实验二中,被试在交叉+干扰呈现方式下正确反应时显著长于基线呈现(P=0.037);被试在交叉、交叉+干扰呈现方式下错误率均显著高于基线呈现(P=0.001)。另外,被试对于“非字”的正确反应时长于“字”(P=0.001)。结论:1、在图、字Stroop任务中,采用基线呈现方式来探讨大脑两半球互抑协同功能可能更好;在“字”与“非字”任务中,可以采用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大脑两半球互补协同功能进行研究。2、两半球互抑协同功能很容易受认知复杂度的影响,在研究互抑功能时,要注意实验范式的问题;在“字”与“非字”任务下,大脑两半球互补协同功能与空间和数量认知复杂度有关,大脑两半球互补协同功能对有意义的材料有速度加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