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工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促进制造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工人培训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下滑,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境日趋明显,并且由于自身存在的路径依赖性、企业战略模糊和人才匮乏等缺陷,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目前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多停留在产业层面,针对企业层面的定量研究较少,而且以往研究通常对“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缺乏有效划分,转型路径的战略选择逻辑分析较为单一。因此本文拟从微观视角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公司治理和战略选择两个层面的分析,在动态竞争理论和动态能力视角下,厘清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选择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文章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义问题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使用访谈、问卷、二手数据等方式采集数据样本,建立数学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检验和拓展。并依据动态竞争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理论框架模型,采用多案例比较与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两组六个典型(每组三个案例)的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过程的案例剖析。通过实证分析,在公司治理层面得出结论:无形资产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起重要作用,高管持股能更有效地发挥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加工贸易企业的规模和转型升级效果呈反比;民营企业应当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在企业战略层面得出结论:一是“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型”是当加工贸易企业遇到环境威胁并感知竞争张力后所采取的战略措施,而“升级”则是转型战略实施后所获得的战略绩效与结果。“转型”包括两种战略选择:一个是资源转向战略,侧重企业把核心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应用于新领域或者获取新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另一个是资源聚焦战略,关注深入镶嵌于全球生产价值链条的加工贸易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客户的能力。二是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张力、动态能力对其转型战略选择及由此带来的升级结果的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加工贸易企业感知的竞争张力与其所处环境的竞争对手规模、竞争能力差距以及市场重叠度正相关,竞争张力的不同导致了转型升级路径的差异,正确的感知和判断竞争环境对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实的动态能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转型战略路径。当竞争环境张力明显并且企业具备资源识别、整合和重新配置的动态能力,可以选择资源转向策略;而身处环境竞争张力相对较弱、具备一定具体战略和行为执行力的企业,则可以在现有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做横向扩展,选择资源聚焦战略。不同的竞争策略获得的升级效果是不同的,采用策略性资源转向战略的企业更多地获得了产品升级、全球产业价值链纵向攀升、国际市场开拓以及获得新的经营方式或者商业模式转变的效果;而采用资源聚焦战略的加工贸易企业则更多地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球产业链中横向深化,同时也可以带来经营方式转变,产品和工艺升级的效果。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微观视角对企业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在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两个维度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在研究中,将“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进行了明确区分,并从演化的角度,根据动态竞争和动态能力理论定义了“环境张力—动态能力—转型战略—升级绩效”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宏观方面建议:一是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的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层面的导向和扶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实施更契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和目标的转型升级;二是用行政手段加剧高耗能、高污染加工贸易企业感知的竞争张力,迫使这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尽快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对加工贸易的产业调整和布局。三是对于加工贸易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考虑进行所有制调整,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微观层面建议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通过重新设计主导价值链,建立对产品品质的管理;专注于细分市场,专业化发展;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升细分市场营销能力;坚定企业战略目标,抵制短视行为四个方面的努力,聚焦资源,努力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成长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