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半跏思惟佛造像起源于古印度地区,盛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随后流传日本,对日本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溯源演变的研究,涉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传播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国内目前的佛教半跏思惟像研究来说,学者往往聚焦于某一地域或时段的造像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研究材料主要集中于雕刻造像,不仅缺乏对整个汉传佛教圈的大局视角,在跨地域艺术史的研究上也有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古印度犍陀罗地区、中国至朝鲜半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跏思惟佛造像起源于古印度地区,盛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随后流传日本,对日本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溯源演变的研究,涉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传播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国内目前的佛教半跏思惟像研究来说,学者往往聚焦于某一地域或时段的造像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研究材料主要集中于雕刻造像,不仅缺乏对整个汉传佛教圈的大局视角,在跨地域艺术史的研究上也有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古印度犍陀罗地区、中国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半跏思惟图像材料,以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图像分析为主要手段,考察研究了半跏思惟像的起源、演变与传播过程,着重分析了半跏思惟像在从中原东传日本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艺术风格的演变及身份变化,从中透析社会思想信仰的变化与艺术史上的流变原因,力图还原半跏思惟造像东传的路径及演变过程,兼顾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佛教艺术对日本的影响,意图以更广阔的视野,比较分析中国和日本的半跏思惟造像,进行艺术流变的考证与探索。在古印度犍陀罗地区,半跏思惟佛造像最初用于表现悉达多太子在树下苦思的场景,而后被广泛应用于佛传故事中的菩萨、魔王等形象,是一种图像的泛用。最晚至南北朝时期,半跏思惟像就已通过两条路径东传中国,在中原实现了本土化,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佛教半跏思惟像,并开始具有符号化的意义,特定于表现思惟太子像和弥勒菩萨半跏像两种类型。南北朝以后,半跏思惟像又传播至朝鲜半岛及日本,对日本飞鸟至奈良时代的佛教造像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的佛教半跏思惟造像又可划分为飞鸟时代、白凤时期、奈良时代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反映了文化交流与思想信仰的变化。通过总结日本半跏思惟像艺术风格的演变规律及其特征,体现了作为先进文化的外来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而宗教的在地化则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改造。同时,半跏思惟像所承载的信仰与美学精神也改变了日本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与美学观念,透射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俞剑华作为上个世纪的画史画论研究宗师,在画论、画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为画史画论学科教学奉献终身,同时编撰了众多相关的画史、画论教材和书籍。俞剑华在其画史理论研究中对弘扬中国画教学重视理念,以及有关画史画论的研究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张“一手拿文笔,一手拿画笔”的教育理念。其画史画论教学与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形成了为人称道的“俞剑华学派”,也对如今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创立奠
家具的发展和建筑一直是并行关系,运用建筑思维来探讨家具设计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筑风格和样式一直影响着家具的设计,特别是现代建筑和现代家具在西方的同步发展,产生了一代代的现代设计大师和家具设计大师,建筑与家具的成就交相辉映。不论是哪个时期的设计,对于每个建筑师而言,每一栋建筑都是某一侧面的他自己。而家具则是建筑最好的宣言。它能快速得呈现建筑师背后的设计思维。以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让
传统手工艺伴随着勤劳的人民度过悠久的岁月,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哺育着这个文明。在如璀璨星海般的工艺门类中,传统漆艺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辰,在各个时代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传统漆工艺经历漫长的发展,从蒙昧走到现代沉淀了无数的造物精髓,其中,传统漆艺的造物思想有别于其他手工艺造物方式,用其独特的造物方式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的器型来自生活的缩影,它的方式成为文明的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今的中国建构起了以短视频为主要流量入口的新的互联网讯息平台,由于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变迁,个人的价值和权力也被逐渐凸显,传统的集体价值观与单调的众口高呼的审美取向已经逐渐驶离新生代的成长轨迹,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今天,革命宏大叙事的渐行渐远召唤新的镜像补充,越来越多的短视频消费者对于单调的美与正襟危坐的幽默感到乏味,土味视频这种意在迎合求异求新、寻求快速刺
现代科学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再仅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将“时间”要素加入作品中,使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变化,动态艺术由此产生和发展。对动感首饰的审美性,更多地体现在物理学意义的运动中,即位置与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力与时间是产生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其设计语言有着一般首饰设计的共性特征,但因为运动感,又具有了个性特征。研究以经典力学原理为理论指导,将原理与创作结合起来,分别进
时尚是在一定的时间或者地区及一定的语境中流行的一种审美表达。时尚主要指服装、鞋类、生活方式、配饰、妆容、发型和身材比例。服装是最常见和经常遇到的时尚形式之一。服装是一种身份的表达,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表现出品质并反映一个人的自我。因此,以现代形式创造一种新的服装,设计理念为:具有自由风格、简洁明快,将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希望能成为时尚爱好者的时尚风格之一。选择将传统的普纳卡万木偶艺术概念来表达现代
温肇桐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绘画史论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始终以美术史论研究为己任,在拓荒者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造。本文通过对温肇桐在上海美专、华东艺专、南艺期间的艺术活动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理论著述,旨在分析温肇桐在美术教育、美术史、古代画论研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在美术教育方面,温肇桐重视美术教学法的实践,聚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民国时
“酺宴”又被称为“赐酺合宴”,是在“赐酺”的基础上举办的一种兼具仪式性和娱乐性的大型宴饮活动。“酺宴”渊源于先秦、肇始于秦汉,历代延续,至唐尤盛。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至少举行“酺宴”七十余次,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阶段。尤其是唐玄宗时期,不仅在都城长安举行盛大的“赐酺”仪式,在其他地方也时有所见,成为唐代“酺宴”的鼎盛时期。从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来看,“酺宴”音乐活动不仅是唐代宴乐的组成部分,也是宫廷宴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属于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近1600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研究中寻求一条能够传承保护这项技艺的道路。如今,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金箔对外出口最大的城市,远销意大利、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然而,南京金箔业繁荣昌盛的背后实则存在许多困境。一方
19世纪晚清画报业繁荣发展,吴友如作为晚清画报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先后绘制了《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一系列作品,《风俗志图说》为吴友如描绘社会风俗的专集,对研究吴友如绘画风格以及了解晚清社会生活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风俗志图说》为研究对象,从图像与文字两方面对《风俗志图说》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纸醉金迷、世风日下的晚清图景。吴友如在描绘晚清图景中,创建了与传统叙事性绘画不同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