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脏腑相合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脏腑相合理论认为,相表里的脏与腑之间,在生理状态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因此在治疗中强调脏病勿忘治腑、腑病勿忘治脏,通过恢复脏腑之间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既病防变”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合理论的内容之一,该理论自《黄帝内经》始,在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其理论发展日臻丰富,在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因此,深入挖掘“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规律,对于丰富和发展藏象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一部分——理论探讨:通过全面梳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二续名医类案》中肺系疾病和大肠系疾病,归纳和总结二者相关的病、证、症,探讨在病理状态下,肺系疾病和大肠系疾病的哪些疾病,或者在某种疾病的哪些阶段会产生相互的影响,以期揭示肺系与大肠系病、证、症发生传变的临界条件和规律,从而提炼总结肺与大肠发生特异性联系的核心内容。本部分通过研读三部《名医类案》中肺系疾病和大肠系疾病的相关论述,提取在论述中明确包含肺与大肠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以及相关(包括肺病及肠、肠病及肺、肺肠同病、从肠治肺、从肺治肠、肺肠同治)医案,共收集了肺肠相关医案234例,排除医案信息记录不完整者,最终收录病案162例。其中属肺病兼有大肠病者104例,属大肠病兼有肺病者58例。提取医案的相关研究要素,包括朝代、医家姓名、病案出处、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病名、病因、病史、症状、病位、病机、证型、治则、治法、方剂、药物组成、转归、传变类型、互治类型,建立肺肠相关疾病研究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对医案的信息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高频次出现的病名、症状、病机、证型、治法、药物等数据;应用关联式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容易发生肺与大肠病理传变的肺系疾病与大肠系疾病的病种、症状、证型,以及促进肺系疾病或者大肠系疾病向愈好转的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治疗肺肠相关疾病的用药特点、药物配伍特点以及各病、证的治疗基本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从辨证角度,肺病及肠的常见肺系疾病主要集中在咳嗽、喘证、肺痈,病机主要集中在肺主宣肃的功能失常,证型集中在肺热移肠、痰热蕴肺、肺热肠燥、肺肠气机阻滞,病因主要集中在热、燥、痰方面;在关联分析中我们发现,咳嗽肺热移肠证或者肺热肠燥证与大肠系症状便秘的指向性较强,喘证痰热壅肺证与大肠系症状腹泻的关联性较强。从论治角度,我们发现在肺病治肠中,常用治法包括清热法、化痰法、滋阴法、利湿法、降气法,常用药物包括杏仁、甘草、瓜蒌、麦冬、紫苑、桔梗、栀子、黄芩、郁金等,在证型、药物之间的相关规则中,肺热移肠、肺肠气机阻滞、痰热蕴肺和杏仁有较强的关联性,肺肠气机阻滞、痰热蕴肺和瓜蒌有较强的关联性,肺热移肠和麦冬有较强的关联性。从辨证角度,肠病及肺的大肠系疾病主要集中在泄泻、便秘、痢疾、便血,证型集中在大肠湿热、阴虚肠燥、风伤肠络,病因主要集中在热、湿、燥、风方面;在关联分析中我们发现,大肠湿热证和阴虚肠燥证均对肺系症状咳嗽的指向性较强,大肠气滞证对肺系症状胸闷的指向性较强。从论治角度,我们发现在肺病治肠中,常用治法包括清热法、利湿法、滋阴法、益气法,常用药物包括茯苓、瓜蒌、甘草、黄芩、枳实、大黄、杏仁、麦冬等,在证型、药物之间的相关规则中,大肠湿热和茯苓、大黄有较强的关联性,阴虚肠燥和黄芩有较强的关联性,大肠气滞和瓜蒌、枳实、杏仁有较强的关联性。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肺系和大肠系的特定病种、特定证型中容易出现出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的病理过程,从而引起大肠或肺损害的可能性较大,肺与大肠在病理层面确实存在明显的传变现象与特定的传变规律。第二部分——红外热像研究:通过使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部分肺系疾病和大肠系疾病患者的脏腑热值,观察在病理状态下肺、大肠的热态变化特点,以及二者对其他脏腑热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从一定层面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可视化佐证。本部分纳入了106例健康受试者、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慢性便秘患者,使用非制冷医用红外热像仪(型号:ATIR-M301)采集受试者躯干正面、侧面和背面红外热像图,使用非制冷医用红外热像仪分析系统定位量人体三焦(上焦、中焦、下焦)、脏腑(肺、肝、心、肾、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小肠、胃、胆、膀胱)的体表投影区,并采集红外热值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受试者三焦、脏腑的热值次序分布明显,性别因素对于受试者心、膀胱、横结肠的体表投影区热值有显著影响,年龄因素对于受试者升结肠、降结肠、胃的体表投影区热值有显著影响。在肺系疾病患者的脏腑红外热值分析中,肺脏、升结肠、降结肠、小肠的红外热值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不同的肺病种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之间,肺、大肠、小肠的红外热值差别并不显著,不同的肺病证型(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之间,肺、大肠、胃的红外热值差异显著,这提示肺病确实会引起肺、大肠红外热值的显著增高,但是不同肺病种类不会对肺、大肠红外热值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不同肺病证型会对肺、大肠红外热值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在大肠系疾病患者的脏腑红外热值分析中,肺、肾、升结肠、降结肠、小肠的红外热值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不同的大肠病种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便秘)之间,升结肠、降结肠的红外热值有显著性差异,肺的红外热值差别并不显著,这提示大肠病确实会引起大肠、肺的红外热值的显著增高,不同大肠病种类会对大肠红外热值产生显著性影响作用,对肺的红外热值影响有限。研究结果说明,在肺系疾病和大肠系疾病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传变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红外热像图从影像学角度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确凿证据。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理论研究与红外热像研究结合起来,从病理角度,通过分析医案,归纳总结了容易发生肺肠传变的病、证、症及其常用药物,证明肺与大肠发生的病理传变,集中于特定的疾病和证型中;通过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发现肺与大肠常见病患者在红外热像图中确实呈现出肺肠温度的特异性联系,在肺发生病变时,肺的温度明显增高,同时大肠的温度也随之明显增高;在大肠发生病变时,大肠的温度明显增高,同时肺的温度也随之明显增高,这不仅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确凿、客观的可视化证据,也使古老的中医理论从脏腑能量状态角度获得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