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减损规则是英美法系中重要的法律规定,目前已被各国立法、判例所认可和接受。它要求合同非违约方在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减损规则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对减损规则的立法体现于《民法典》合同编第591条,明确规定当合同守约方怠于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时,依据减损规则,守约方无权对损失的扩大部分主张损害赔偿请求。由此倒逼守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损规则是英美法系中重要的法律规定,目前已被各国立法、判例所认可和接受。它要求合同非违约方在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减损规则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对减损规则的立法体现于《民法典》合同编第591条,明确规定当合同守约方怠于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时,依据减损规则,守约方无权对损失的扩大部分主张损害赔偿请求。由此倒逼守约方及时采取行动使损失免于扩大或得以减轻,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尽管我国法律对减损规则已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减损规则的适用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本文通过对以减损规则为裁判依据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减损规则适用的司法困境;就减损规则的性质、法理依据、与相关民法制度的比较等理论问题进行介绍;着重探讨了减损义务的产生时间、减损措施合理性判断的标准以及非违约方为避免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吸收借鉴比较法中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减损规则适用各方面的完善思考。本文研究发现,减损义务在性质上是“不真正义务”;减损义务始于守约方知晓或应知晓合同对方当事人存在违约情况时,此时应采取合理措施以减轻损失;在减损措施合理性之确定上,宜应同时兼顾合理人标准、主观善意标准、合理经济标准三种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减损措施之适用也有所差异,主要有停止履行、接受新要约、解除合同和替代交易。在计算损害赔偿额时,就守约方未履行减损义务致损害扩大部分和采取减损措施已避免的损失,违约方不负赔偿责任。但守约方因减损义务所产生的的费用支出应由违约方承担。因减损行为产生的收益,也应当计入损害赔偿。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营企业经济不断蓬勃发展,逐渐在商业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因此在法治化理念下为民营企业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而刑事合规作为一项治理企业犯罪的有效手段,在符合我国司法机关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的政策要求下也得到发展。刑事合规在域外西方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由于中外法律规定和司法制度的差异,我国引入刑事合规制度时在借鉴域外先进经验理念的同时要更注重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结合,在我国法治理
近年来,“套路贷”犯罪案件频发,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以及各地司法机关快速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规制,有效打击了此类犯罪,但“套路贷”犯罪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司法实践中对“套路贷”的规制变得艰难,各地认定标准不一,难以形成统一的司法裁判规则。出于打击犯罪需要,亟待完善相关问题的认定机制。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有关“套路贷”犯罪的实证分析。笔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选取裁判文书进行分析比较,从“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持续,使公众对医药、生命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到了新高度。当面对新型疾病时,首先必须解决“有好药”问题,而后才是实现“有药可吃”的药品可及性问题,由此当务之急就是促进新药尤其是特效药的研发。于是我国在进行《专利法》第四次修正时引入了鼓励药品创新的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对该制度作了基础性的规定。后来相继发布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建议(征求意见稿)》和《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
为了应对由冬季低温与食物匮乏所带来的挑战,动物进化出了不同的能量策略,如迁徙、换毛、贮食、储脂和蛰眠等,但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且不同策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有研究者认为,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的贮食和日蛰眠等能量策略之间可能存在权衡。本文探究了暖温长光(20±2℃,L:D=16:8)自由取食、低温短光(10±2℃,L:D=8:16)自由取食与限食条件下,贮食行为与蛰眠
2018年,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新增加了缺席审判程序,该程序进一步丰富了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的手段,填补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一直以来的空白,对贪腐等方面的犯罪形成震慑。同时基于诉讼效率的考虑,缺席被告人即使不在案,也可以依次对其侦查、起诉和审判,有助于节约诉讼资源,确保案件及时得到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缺席审判程序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进程中是一种崭新的程序规定,目前学术界多关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2条第5项明确了投诉者的起诉资格,这两个要件分别是“投诉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负有投诉处理责任”,从八十年代起,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直接利害关系人”、“行政相对人标准”、“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以及“利害关系标准”,该判断标准对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存在滥诉的风险。而德国
2017年“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再审裁定为我们展示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的“新”方式。这是保护规范理论第一次被法院在裁判说理部分应用,并且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在裁定书中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在这之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中也纷纷效仿(运用保护规范理论),但效果不尽人意。运用保护规范理论是为了探求公民主观公权利的存在,法官可以借此理论判断原告是否是与行政行为“有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民所持有的财产数量与种类越来越丰富,债权债务关系也越发复杂。自然人死亡后,权利义务终止,但其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会随之消灭,需要有专门的民事主体进行善后处理。遗产管理人制度是对遗产进行管理与处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建立、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民法典》顺应社会需求确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第1147条规范了遗产管理人的职责,为其管理遗产、
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数据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当前,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资料已经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数据由此也成为了一种新型财产,其价值得到了人们更加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实践中有关数据的纠纷与争议也在不断增多,主要体现为数据权属的争议。数据权属问题是合理分配数据资源的关键。它不仅影响对数据主体的利益保护,而且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关于数据的权属问题,其争议焦点
不论是在比较法上还是我国立法上,对于应否给予见义勇为者侵权损害赔偿之外的损害补偿救济的问题,均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赋予了见义勇为者享有请求受益人补偿其所受损害的权利。《民法典》第183条见义勇为条款作为我国的特色条款,其所规制的见义勇为损害补偿请求权在见义勇为损害救济体系中具有独立存在的重要地位,该请求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见义勇为者依据公法救济或无因管理请求权所无法获得损害填补的情形,其与无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