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肇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金融海啸”对国际经济体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地理跨度上看,危机从美国延伸至全球;从经济结构跨度上看,危机从虚拟经济延伸至实体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中国经济结构尚待升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这一经济学领域永不过时的研究主题再次聚焦。一味地强调虚拟经济而忽视实体经济的根基会导致泡沫,出现经济虚假繁荣的假象;而一味地追求实体经济而忽视虚拟经济的创新也必然招致整个经济系统的萎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是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成就之一,它从本质上说是虚拟经济的产物,而其所投资的项目来源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其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股权投资项目源就成为了链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键结点,股权投资项目源是私募股权基金这一金融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融资结构的优化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优质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匮乏却成为制约私募股权基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没有优质的项目源,私募股权基金无法通过投资循环实现增值收益,而实体经济也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大力培育作为金融市场根基的实体经济项目,为实体经济的繁荣和活力储备不竭的生命源泉。文章以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系统分析框架下的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以往从虚拟经济本体出发对私募股权投资项目的研究,具有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性。文章以金融发展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生态共生理论,以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匹配性为出发点,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存在优质股权投资项目源匮乏的问题,并通过总结借鉴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的国内外实践,提出政府引导型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具体培育机制。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私募股权基金和股权投资项目源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使二者形成了共生关系。在生态共生理论的框架下,详细剖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和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特征。并基于共生度的分析方法,实证得出二者目前在我国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加快培育优质股权投资项目源是实现二者对称互惠共生、稳定进化的关键环节。第二,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匮乏是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说,股权投资项目源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因此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准公共品,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外部性模型论证,股权投资项目源的供给不足是必然结果。而且,股权投资项目源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使得单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自动实现项目源的均衡配置的。从现实情况看,来自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质量约束也使其无法自然成长为优质股权投资项目源,因此,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决定了在股权投资项目源的培育上,必须引入作为“市场之友”的政府的扶持。政府的角色定位关键在于“引导”而不“主导”,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府职能观的分析框架下可以推导出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的政府效用模型。第三,在对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的国内外实践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政府在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中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资金引导、信用担保、法律制度构建和优惠政策激励等四个方面,同时要避免政府作为直接出资者和规则制定者的双重身份集权导致项目源筛选“失真”情况的出现。第四,股权投资项目源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培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培育体系的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基本原则,采取风险投资加孵化器的综合培育模式,以政府引导型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基金为运作主体。从资金来源、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培育对象准入机制、深度培育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等六个方面详细设计了培育基金的具体运作模式。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培育基金的有效运行,政府必须要辅之以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并通过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协会的合作,深化培育体系的公共服务职能。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的成功,从微观上说,可以实现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体现其经济价值;从宏观上说,可以起到吸引资金投资,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积聚人才的效应,体现其社会价值。通过构建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体系,以金融资本扶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好的代表未来的产业,找到科技和产业结合的方式和机制,这样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改造传统产业,完成规模扩张和产业链整合,更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最终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