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礁膜的基础生物学及其栽培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基础生物学及其栽培研究,一方面在于积累中国至今很少研究而又期盼了30多年尚未人工栽培的大型经济绿藻--礁膜属(Monostroma)藻类的基础理论资料,另一方面旨在探明宽礁膜人工育苗及栽培技术,形成产业化开发,为中国大型海藻类栽培开发新的种类,填补国内绿藻类栽培的空白.该文系统地进行了宽礁膜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系统的宽礁膜基础生物学资料,形成了在国内外比较完整的有关宽礁膜人工育苗栽培的理论体系.主要在礁膜属藻类的分类鉴定、分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分析以及宽礁膜的超微结构、生活史、原生质体和组织细胞的培养、各种生态因子、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育苗栽培技术等研究内容上得到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在实践应用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内首次攻克了宽礁膜全人工育苗及栽培技术难关,率先成功地进行了宽礁膜的全人工育苗栽培,开创了中国大型经济绿藻人工栽培的先例,并为宽礁膜的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次较为系统地对超微结构资料缺乏的宽礁膜游孢子、配子体、配子、合子和孢子囊进行了电镜观察,为绿藻门的超微结构积累了基础资料.礁膜属藻类生活史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该文观察描述了宽礁膜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发育变化,并对其单性生殖进行了周年培养和观察,补充、完善了国外学者对宽礁膜生活史的研究结果,纠正了国内学者对礁膜属藻类生活史的错误认识.为探索宽礁膜体细胞育苗新技术,该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研究.宽礁膜配子体组织块或配子体营养细胞在室内可以长期培养成活,并分裂、分化、发育.配子体组织细胞在室内培养可发育至配子囊初期.
其他文献
本试验在冬季(2003-12-03至2004-01-03)和早春至夏季(2004-04-17至07-10)两个时间段,对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农场垂钓池的透光强度、水化学指标和浮游植物以及鱼载量分别进行测
该文报道了用生长实验法所做的不同条件(温度,摄食率和体重)下鲈鱼的能量收支研究结果.并以能量收支为框架,系统地探讨了摄食率,温度和体重等环境因子对鲈鱼生长的影响的能量学
首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恩诺沙星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规律和温度、盐度、给药剂量等因素对其代谢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μg/mL恩诺沙星浸浴菲律
本文运用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鲇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消化道发育的形态、组织结构变化;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发生、
本文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遗传学和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对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全三倍体的可行性以及杂交三倍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其稳定性进行了探
本论文建立了锯缘青蟹不同组织中恩诺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了给药途径(肌肉注射、口灌给药)、剂量、盐度和温度下,恩诺沙星在锯缘青蟹体内代谢规律。 1、测定方法建
南极电灯鱼是南大洋具代表性的中上层鱼种。年龄和生长参数是对其进行资源评估的重要依据,而年龄和生长研究方法的选择是获取年龄和生长参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将通过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俗称血蚶、花蚶、粒蚶,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泥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利用泥蚶454转录组文库(SRA052081),分别开发了139
南海北部近岸逐步形成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群,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石油烃污染已成为南海近岸海域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本研究分别从南海北部石油烃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质量评价以及不同石油烃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凡纳宾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了南海LH(流花)原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