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知识和观念的载体,承载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由于教科书编制者持有的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因此教科书中必然蕴含着特定的德育价值取向。本研究以1949年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1年、1956年、1978年、1982年、1987年、1992年和2001年出版的七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主题维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通过研读文本内容,深入分析德育价值取向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论述选题的原因与意义,归纳概括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语文教科书和德育价值取向等相关概念的主要内涵进行界定,并且简要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从小学语文教科书承载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工具性与思想性、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这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的价值与地位。第三部分通过对1949年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分析确立五个主题即:热爱祖国主题、热爱中国共产党主题、热爱科学主题、热爱劳动主题以及个人道德品质主题作为本研究主要内容的依据,并且统计这五个主题的文本数量与所占比例,并进一步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简要介绍这五个主题的基本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文本的整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热爱祖国与热爱共产党主题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的主旋律;个人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和谐理念教育逐步加深,并且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对当下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通过梳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帮助教师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取向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得天独厚的人口优势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就业压力过大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并不发
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在隐蔽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一)    1917年4月,祁文山出生在天津。15岁父母双亡,祁文山投奔在河南焦作当铁路工人的三哥,被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进入与学科课程融合创新的探索阶段。为推进汉语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推广,提升国外高中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理研究法,构
为准确高效地对恐怖袭击事件分类,揭露同类事件背后的恐怖组织,提出一种改进的结合OVOSVMs、OVRSVMs的多分类SVM算法.首先通过熵值法与频率加权划分样本等级,再基于对函数值
期刊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做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数学离不开数学模型,特别是在应用数学方面,充满了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我们沟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