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寨卡病毒(ZIKV)于非洲乌干达的ZIKA森林中被发现,该病毒属于伊蚊传播的黄病毒。至今全球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其流行区域,并且寨卡病毒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新生儿小头畸形等疾病息息相关。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家族成员之一,其基因组为~10.7Kb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球形,E蛋白是包含三个结构域的融合蛋白,是病毒附着在细胞上的重要蛋白。目前,寨卡病毒疫苗研究多种多样,在减毒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基于各种载体表达的核酸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等方向均有进展。但这些疫苗都正处于临床前期,早日研究出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寨卡病毒E蛋白,检测其在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应答以及通过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方法:首先,构建寨卡病毒E蛋白原核系统表达质粒pET-28a-E,将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优化蛋白表达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和温度,通过Ni2+-NTA镍柱纯化蛋白,再经过SDS-PAGE检测其蛋白纯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原核表达的E蛋白浓度。其次,以pCAGGS和pcNDA3.1两种表达质粒作为寨卡病毒prME的表达载体,同时为了让prME蛋白分泌到胞外,选择了日本脑炎病毒信号肽JEV和人源性信号肽TPA作为蛋白分泌信号肽,构建 pCAGGS-JEV/TPA-prME,pcDNA3.1-JEV/TPA-prME 四种质粒。用6-8周的BALB/c小鼠和ICR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0天、21天和35天分别免疫50 μg寨卡病毒E蛋白,在第0天、21天、35天和49天分别对小鼠进行眼眶采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G浓度。在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中,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扩增寨卡病毒,采用空斑中和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系统表达质粒,筛选出最优的寨卡病毒E蛋白表达条件,通过镍柱纯化得到了寨卡病毒E蛋白;纯化得到的蛋白免疫小鼠能引起免疫应答,且在寨卡病毒空斑中和实验中能检测到中和抗体。同时,也成功构建了pCAGGS-JEV/TPA-prME,pcDNA3.1-JEV/TPA-prME 四种表达质粒,并在细胞水平实验验证了质粒的表达,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依据。结论:寨卡病毒E蛋白能在原核系统中表达,蛋白经过纯化后通过腹腔免疫小鼠,能有在小鼠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产生针对寨卡病毒的中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