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对蒙古势力的政策变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明易代后,元朝政权北遁沙漠,史称"北元"。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北元朝廷及其他残余的蒙古势力仍与明朝对峙,时刻意欲恢复,这样的局面不仅存在于明代初始,在北元陷入分裂,成为两个蒙古部落后仍然延续着这样的态势,贯穿明王朝的始终。由此形成的明朝与蒙古势力的关系,体现了这一时期相互往来的重要特征,因此一直是学界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在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探讨明初对北元朝廷及其周边残余蒙古势力,以及分裂后的蒙古部落的政策变化是研究明代明蒙关系的重要一环,因此相关的学术积淀也相对深厚。这些研究虽然对了解明初处理北元及蒙古势力的关系上有较大贡献,但缺少对明初政策实施阶段的系统性划分和对各个阶段的细致梳理。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以明初洪武、永乐二朝为主要研究时段,试图探讨与检视洪武及永乐时期中,不同阶段明朝对蒙古势力的政策形成及演变、洪武与永乐二朝之间的政策的连续性以及政策下出现的册封与出征的相关问题。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洪武建元伊始至洪武五年之间明朝对蒙古势力的两个基本政策,即以北元朝廷为主要对象进行的军事行动和政治诱降,这一阶段对于北元朝廷军事上的行动较为成功,但政治上的诱降政策却始终被无视,至洪武五年明朝岭北之役失利,终于导致了明朝对蒙古势力政策的转型;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洪武五年后,明朝将对蒙古势力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北元朝廷之外,将西北、西南及东北的蒙古势力逐个击破,孤立了北元朝廷,最终于洪武二十一年大破北元朝廷,给蒙古势力极大的震慑,北元朝廷遭受重创后也在洪武末年陷入分裂,形成了其后东西蒙古二部共存的格局;第三章主要讨论了除了依据时局变化而屡次调整对蒙古势力的政策之外,还对洪武年间贯穿始终的两个对蒙基本政策——防御与招抚的制定进行了考察;第四章主要论述永乐年间,成祖如何将洪武年间的对蒙政策进行继承和调整的,但是由于对东北兀良哈三卫防御作用的重视,成祖不惜四次征伐东蒙古,导致永乐后期蒙古各部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对其后的明蒙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和从文献、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
大学毕业班里的学困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困难,这不仅影响高校的就业落实率,对学生本人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也较大。本文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扶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也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钱钟书的中国小说大家的地位。《围城》所描绘的人生百态,是钱钟书对于世俗中高层次知识分子生活的一种讽刺性陈述,他以独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携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日益风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依次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兴起原因、形态特征、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而非死记硬背。因此,建构一种有效支持学生深度学习的环境非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作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认识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承接关系,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进而探究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具有重
《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是一部人类学对宗族变迁进行研究的力作。论著侧重主位方法和追踪研究方法,注重文化持有者的本土文化解释,还原研究的本土内涵。在研究视角上,注重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我国很多师范类大学非常重视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纷纷采用微格教学培养模式和传统教学培养模式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笔者对这两种
探讨了在高速包交换计算机网络中 ,具有端到端时延及时延抖动限制的组播路由问题 ,提出了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组播路由优化算法 .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许多优良特性 ,即暂态混沌特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英语教学一直是重要的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都在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学的硬件设备也逐步完善。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