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心灵的风景线——曼斯菲尔德儿童故事的精神解析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一位享有“短篇小说大师”称号的女性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她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与技巧革新,对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综观近百年曼斯菲尔德研究,虽然她与作品受到了评论界的青睐,但是她以儿童为题材的故事并没有得到重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从分析曼斯菲尔德儿童故事创作动机为切入点,以荣格深层心理学无意识理论为理论支持,探讨了曼斯菲尔德创作儿童故事的精神深处。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荣格的无意识理论,结合小说家的特殊经历与所处时代对其的影响,初步总结了曼斯菲尔德的儿童小说创作动因。在此基础上,第二章通过具体分析作品,归纳了此类小说的恐惧主题,指出这是曼斯菲尔德个体无意识的体现。第三章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恐惧主题背后是曼斯菲尔德对儿童的崇敬、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异化的成人世界的讽刺与批判,这是曼斯菲尔德精神深处童年原型集体无意识的反映。本论文认为曼斯菲尔德的儿童故事是她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她在异化成人世界中对美好心灵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 “潍坊核雕”是一门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微雕绝技,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审美意义以及欣赏价值,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代代相传,其制作工艺、雕刻技术和纹饰图案形成了强烈的个性特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追溯探索了核雕艺术的起源,进而从儒家思想、民俗文化、美善相合三个方面分析了潍坊核雕艺术的文化内涵,最后得出潍坊核雕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以及在艺术美学基础上高超的技艺手法,呈现出温柔敦厚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毫无疑问,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一名女性作家的身份在近年来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少人都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研究她的作品,
法律术语作为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法律翻译的质量。法律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的国家法律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分类规则和法律渊源。因此,了解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的应用像互联网那样发展迅速,它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而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
当代美国知名作家菲利普·罗斯1993年出版的小说《夏洛克在行动》以巴以冲突日益加剧,流散思想不断被宣扬,知名作家被冒名,摩萨德组织蠢蠢欲动等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叙述了主人公
本文以伍尔夫的两部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分析表明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与西方传统的“双性同体”的区别,并揭
汉代墓室壁画是在丧葬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图像艺术,它以古拙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题材内容,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不少学者专门对它所表现的题材进行了分类,但现有分类大多是以区域性的单一墓室壁画为基础进行的,它们只涵盖了部分的题材,这就影响到了汉代墓室壁画的整体艺术价值。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汉代墓室壁画的题材,我们发现汉代墓室壁画表现的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