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问题,核心还是农民增收问题。从2004年到2012年,党中央连续9年发布关于“三农”的1号文件,一直很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内容涉及资金投入、村容建设等多领域,提出“三农”资金不仅在总量上要有增加,而且要稳步提升其比例。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村居民收入的总量与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区域比较;其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及区域层面分别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各资金来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基本结论:①1995-2010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加,但自1997年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非农化现象日趋严重。②各区域自筹资金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其他资金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最少,但在各区域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国内贷款份额高于国家预算内资金,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则相反,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小于东部。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区域间的差异性较大。东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西部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农民工资性收入均持续增长,但东部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导地位;中部和西部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④全国和区域内部,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效应最大的均是自筹资金,其次是其他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最小的是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各资金来源对中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效应最显著。⑤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需要政府、市场、农户及金融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调动各方的投资积极性。在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提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同时,还需要在改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及资金来源结构、提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