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西方多种思想潮流大规模涌入,现实主义思想逐渐式微。面对此时社会情境和文化思想的剧烈变化,中国几个世代的艺术家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各自开展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有人把这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相提并论,将之看作重新掀起一次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然而,一批年轻人带着敏锐的历史感觉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体察现实脉搏,借鉴国外艺术,从自身的位置出发,掀起了一场前卫的新潮艺术运动,但这却已经与前辈艺术家所想的现代主义有所不同。在新的时期,新的艺术潮流产生于文革之后的历史情境,文革的影响不可规避,前三十年的新中国历史更不可切断。1985年,浙江美院油画系毕业生的毕业答辩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艺术论争,关于此次毕业答辩的一份文字记录生动详细地记载了答辩的过程。这引导我们回到1985年的历史现场,以这场辩论为中心考察当时艺术界集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仔细辨析这一时段前后,大的历史转折如何体现在人们思想和行动的连贯之中——黄山会议上,几代艺术家为克服矫饰画风寻求新艺术各抒己见;赵无极回到母校举办绘画讲习班,引人回顾发生于大约半个世纪之前的第一次现代艺术潮流;劳生柏来到中国举办个展,引发全国的“波普热”,前卫的概念在发生改变;维罗斯科来华举办“西方社会现代艺术史”系列讲座,为未来而奋斗的多种现代艺术运动让年轻学子们大受启发。年轻的前卫艺术家们纷纷在全国各地组织艺术群体,举办艺术展览,开辟出一片前卫艺术的新空间。回顾这些事件,面对这一时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此消彼长,辨析现代与前卫的意涵转变,追溯人们重新辨析和激活现实主义思想资源的努力,有利于在20世纪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整体脉络中重新检视8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从而争取为今天的中国艺术革除弊端,补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