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进口外国商品的汉译广告和出口中国产品的英译广告也随之越来越多。广告作为连接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桥梁,其作用日益显著。人们把广告比作信息传播的使者、促销的催化剂、企业的“介绍信”、产品的“敲门砖”,甚至有人认为在今后的社会里,没有广告就没有产品,没有广告就没有效益,没有广告的企业将寸步难行。在广告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如何让其在众多同类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作者的兴趣,经过长期观察,作者发现目前流行的众多英汉广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广告中已出现或消费者熟知的字、词、句读音改变,与产品的信息包括名称或特点等相结合,巧妙的连接一语双关;或套用广为流传的成语,谚语,诗词,习惯搭配等熟语结构,在对产品的宣传中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无论是套用读音还是套用结构,这类广告都让人既觉似曾相识,又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惜时如金的消费者往往被这种熟悉又陌生的广告深深吸引,这成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国内外的外语学界对广告语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早期的研究涉及翻译,修辞,语用,语篇,文体,文化等领域,运用的理论多为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关联理论,归化异化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顺应论等。(廖桂蓉,2008)而随着模因理论,一个从生物学领域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新理论逐渐得到传播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外语学界研究开始与模因理论相结合,但此类模因视角下的广告语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以产品类别划分的一类产品的广告语言研究,以广告设计方式为标准的更广泛的研究还没有,而在此基础上的英汉广告语言的对比分析更是少之又少。作者受启发于何自然先生2008年的《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一文,将上述已注意到的一类英汉广告统称类推式广告,即模仿或套用文中已出现或消费者熟知的字、词、句的读音或结构,从类推传播的角度出发设计而成的一类英汉广告。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模因论角度,英汉类推式广告为何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二,英汉类推式广告的异同点是什么?产生原因又是什么?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模因理论。该理论为语言学界特别是社会语言学界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模因理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何自然,2005:30)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模因(meme),它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解释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的层面上表现出来。(何自然,2005:45)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活动,其语言必然与模因有着密切的联系。(陈琳霞,2006)广告要想夺人眼球,引人购买,其语言必须符合模因发展的规律及强势模因的要求。而英汉类推式广告设计上独有的特点,更是成为运用模因理论的典型。作者从三本收录丰富的广告书籍中摘取英语和汉语类推式广告各三十条,再按照其类推依据的方式将英汉各三十条广告划分为同音类推和同构类推两类,逐一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对比英汉两类类推广告各自的异同点及产生原因。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对比分析和实例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和归纳法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如下:(1)英汉类推式广告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其通过套用发音或结构,利用消费者头脑中已有的强势模因,引起消费者共鸣,加深记忆,吸引其购买。(2)英汉类推式广告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广告语言上简洁,新颖,句式和修辞的多样;设计特点上的同音类推数量多于同构类推数量。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同音类推广告中,汉语主要采用同音异形异义词而英语由于是拼音文字多改变拼写创造新词;在同构类推广告中,汉语主要是套用古诗词和四字成语,注重平仄押韵和神形兼似,而英语则主要模仿著名的谚语俗语,形式自由,注重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