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制学校是一种由国家提供校舍、教师编制和开办费,由家长支付学费,接受社会资助,由校长和董事会承办的,效率优先资源多元的混合型学校。几年来,我国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有积极作用。办学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教育结构必须与它相适应。从而转制学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国家有关法规文件是“转制”的政策依据,使公立中小学转制具有可行性。因而,“转制”学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公立学校转制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多元化的问题,一些学校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有的甚至还未对学校的固有资产进行评估和登记。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转制试点的发展和成功。如何明确“转制”学校的产权归属,是关系到办学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问题。 论文试图运用现代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将产权概念因入教育领域,通过对教育产权的涵义、特点及其理解的阐释,以及对教育产权多元化的改革理解,分析我国转制中小学在转制过程中存在的产权不清,原国有教育产权管理的混乱。通过分析、比较美国“特许学校”、公校私营,以及英国教育行动区等民营化学校在产权管理方面的经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产权的管理以及由此对师资、教学等维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规范此类学校的产权管理模式,借以促进学校在师资、教学等方面的管理,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教育多元化提供一类有效的选择。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公立中小学“转制”的原因、现状和意义;第二部分阐释产权与教育产权的相关概念以及教育产权的性质和特点,并就转制学校存在的产权提出问题;第三部分介绍美国民营化学校:特许学校、公校民营以及英国教育行动区案例和经验;第四部分阐述教育产权有效运作的原则、教育产权有效运作利益框架,并提出转制学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