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服务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批判性思维四个维度。科学发现是在科学思维与旧知识旧经验的良性互动下产生,所以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科学探索生物学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有重要作用。论证是在论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服务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批判性思维四个维度。科学发现是在科学思维与旧知识旧经验的良性互动下产生,所以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科学探索生物学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有重要作用。论证是在论据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形成主张的科学活动,ADI作为一种结合实验探究的论证模型,涵盖实验设计、收集证据、小组论证、文字整理等过程,在ADI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完成学习活动。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开展ADI教学实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ADI模型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基础、ADI模型和科学思维的内涵等进行梳理,然后以高一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展开ADI实验研究:一、从科学思维方法的四个维度编制科学思维水平前、后测试卷,用前测卷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进行实验前测。根据测试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分析教材,选择必修一中适合ADI教学的三个探究性实验编写科学思维导向的ADI教学设计,并在实验组实施ADI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教学;三、实验后用科学思维水平后测卷测量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科学思维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应用ADI教学模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最后笔者反思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四点教学建议:教师在开展ADI教学研究时应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中适时适度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小组的积极性;把握核心素养不同维度的落实。
其他文献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知识占有者、课程执行者以及封闭式校园型教师的角色,而是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和开放式社区型教师于一体的专家。教育科研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素养水平将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研究高中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
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是全球中学生参加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我国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成绩斐然。每年有4位中学生,经国内赛制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参赛,但从2004年之后,未见来自福建的选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国内赛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已成为中学课外竞赛活动的重要赛事,也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参与的课后教学辅导工作。明确联赛相关政策和出题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指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进一步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学概念有许多是创设概念,创设概念是指在客观现实中无特定实物可以对应,无法对应到实质的知觉上(无真实感官对应),必须借助想象后才能知道的概念,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氧呼吸、进化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难以理解;而概念隐喻是指凭借具体的、熟悉的、有形的源域概念,去理解体会与表达抽象的、陌生的、无形的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球性教育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引,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纵观国际教育,AQA作为英国最主要的教育考试机构之一,其教材特色鲜明。比较中英两国生物学教材能为我国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必修2教材(2019年版)、英国AQA A-level生物学课程标准及
21世纪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程的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并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因此本文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以福建省高中生物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高中教学中培育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设计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意味着研学旅行由选修变为必修,从随机变为计划,由随意走向规范。生物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同时,生物学研学旅行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特色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最大化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科核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应的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向能力导向转变。命题立意也应当从知识立意过渡到能力立意,关于学生在生物学科所需具备的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初、高中学业测评领域,常规测评方面较为欠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逐渐积累。单元测评作为过程性评价,可考量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能力的单元测评的开展,可督促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基于此背景确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更新知识成了一种世界趋势,如何加工信息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才能得以实现。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主动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要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引进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要改变教师中心的现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学生容易养成机械学习的习惯,难以主动思考,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较为沉闷。拼图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
科学思维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物科学史不单是呈现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还蕴藏科学家在探索真理过程的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思维,是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材料。笔者在知网中输入“生物科学史”、“科学思维”等关键词后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案例不多。因而,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展开运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