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对二者的晚年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尽的梳理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比较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的把握二者的思想实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论证二者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与承续性。本文首先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和社会发展阶段三个方面出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晚年社会理论分别进行分析。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而恩格斯则在两个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社会合力论;在主体方面,二者都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将无产阶级视为革命的心脏;在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上,我们也看到了二者的相似性,二者都重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标准,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以此划分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的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成为了主流观点。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描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致进程,但这种进程中并不存在铁的规律,他们要探讨的是历史发展道路中对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思考,同时,东方社会理论也成为了二者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思想的分析与阐述,我们不难从中看到二者的极大相似性,当然二者也存在着细微的分歧和差别,但总体上看,二者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恩格斯继承了马克思的晚年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历史条件,进行了丰富、发展和创新。我们要认真对待二者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的思想截然分立。理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我们也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一方面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发展,另一方面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一方面体现在理论的同质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实践中的深化与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