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入颅的或者颅脑内的一条或几条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组织局灶性或广泛性缺血缺氧性改变的疾病,它不但导致偏瘫、失语等症状,而且可能引起病人发生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出现情感障碍。常见的情感障碍是脑梗死后焦虑和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绝望及快感缺乏,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以及由此造成的认知和机体功能的减退,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挖掘疾病所隐藏的信息,提高识别率和检出率,及时给予治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本研究通过对焦虑、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查找危险因素,为早期预警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地点选择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对象为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6月,要求是第一次的急性脑梗死。在患者发病3日内以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相关资料,基本的资料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根据患者既往病史或实验室数据整理患者存在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凭自身的感受,以生活事件量表为模板,客观的、非指导性的,评定自己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医生通过影像学结果及体征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变侧别;参考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住院第2周首日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从入组患者中筛选出阳性病例,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PSD与非PSD及PSA与非PSA在相关因素上有无研究意义。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D、PSA独立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共入选200例患者,其中有180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年龄为41-77岁,平均年龄60.51±8.974,女性患者78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61.97±7.892,经对比分析(t=1.123,P=0.263)比较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焦虑患者70例,抑郁患者62例,焦虑抑郁共发病39例。脑梗死后焦虑的发病率为38.89%,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4.4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变部位、病变侧别、高脂血症及日常生活能力这5个因素对脑梗死后焦虑、脑梗死后抑郁均有临床意义,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度这2项仅对脑梗死后焦虑有临床意义。为了避免淘汰一些有意义的变量以减少假阴性,上述相关因素再通过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若干变量,并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脑梗死后焦虑的危险因素是:神经缺损程度(OR=2.344;95%CI 1.436-3.827;P=0.001)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OR=1.139;95%CI 1.054-1.23;P=0.001),保护因素是社会支持度(OR=0.941;95%CI 0.908-0.974;P=0.001)。脑梗死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是神经缺损程度(OR=2.564;95%CI 1.666-3.948;P=0),保护因素是病变部位(OR=0.602;95%CI 0.378-0.958;P=0.032)。结论:神经缺损程度是PSA和PSD共同的危险因素,对于PSA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度是保护因素。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与病变部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