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景观中缺乏对整体自然环境质量的思考和“人文”景观被遗忘的问题,给出一些启示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以自身的景观学习过程为背景,从时间纵轴中发掘三个并联的景观状态,即:古代园林景观、当代景观规划案例及景观环境概念竞赛,并提炼出不同“智慧因子”的组成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对景观中“总体智慧”的初步看法。通过对三个状态的比较,就倾向性而言:古代园林是慢步调的,并与各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紧密相连,体现出的是一种绵长的文化浸润,偏向宏观的引领性智慧;当代景观工程项目是一种快速的工作流程,偏向微观的条理性智慧;以景观环境为主题的竞赛是一场灵感的冲刺,是游移于宏观与微观间的追寻性智慧。就表达方式而言:古代园林表现为朴素至“道法自然”的过渡,体现“意”的境界;当代景观工程项目表现为分析、协调及细节的展现;以景观环境为主题的竞赛表现为用思维的弹力寻求偶然的突破。后两种景观状态则是景观发展至今效率化的产物。由于两种比较方法均为对相异“智慧因子”的综合阐述,进而得到的启示与结论是:正是由于前人无数不同角色的“智慧因子”存在于景观之中,我们才会读懂它,受它的启迪,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去运用它,完善它,避免模式化的照搬,而是渴望灵感与智慧的产生。“总体智慧”的内核是一种火花般的闪动,这个“动”,恰恰与相异景观设计中的“永动性”暗合,这也许正是景观学习中必须注重的精髓所在。